慕山慕水 发表于 2007-11-19 12:50:07

关于轴承淬火后表面应力问题的讨论

一般轴承套圈马氏体淬火后表面为“拉应力”,一些资料表明轴承套圈硝盐贝式体淬火后表面为“压应力”,另有一些专家说硝盐马氏体分级淬火控制得当表面也为“压应力”,另外据有资料说现在FAG、SKF等普遍应用的盐浴“马贝混合淬火”表面也为“压应力”,请问各位专家,有谁专门研究过轴承淬火后表面应力的问题,请从原理及亲身试验数据等方面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monday 发表于 2007-11-20 14:35:41

如果表面存在脱碳现象,肯定是拉应力状态,如果表面不存在脱碳问题,正常情况下的马氏体淬火应该是压应力,但是压应力的大小和深度是一个问题,另外磨削加工对应力的影响非常大,淬火后由于表面状态不太好,应力不太容易检测,须经过磨削后才能检测 ,但是经过磨削后如果不注意会产生很大的误判!
产生压应力的大小我认为应该控制表面的冷却与心部冷却的时间差,使心部劲可能与表面同事冷却,所以可以采用降低表面马氏体转变开始点温度的方式进行,但是如何在生产中达到这个目的还请大家多多发言,多多发表意见……

小小学生 发表于 2007-11-19 13:32:44

我来说说

马氏体淬火后表面拉应力和压应力和冷却有很大关系的,应力是拉还是压主要是看淬火温度的冷却速度,但总体来说硝盐淬火都是压应力的,原理我也说不太明白,但我以前用X射线应力测试仪测过许多马氏体淬火的和贝氏体淬火的轴承内外套,总体上和我说的相符,只是在有些套圈上会出现应力分布不均的现相,就是有的点是拉应力,有的点是压应力,变形越大越明显,而且与长短轴是相对应的,有兴趣的话可以加我的QQ782034820

lpl24 发表于 2007-11-21 08:50:24

关于这个问题,资料上说的是有道理的。
1、因为轴承钢淬火过程中受到两种状态的应力:一种组织应力(表面拉应力,心部压应力);一种热应力(表面压应力,心部拉应力)。
2、马氏体淬火过程中由于马氏体相变点很低,造成冷却过程中零件表面和心部温度阶梯太大,最终组织应力远大于热应力,两种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使零件表面呈现以组织应力为主的应力状态,即表面为“拉应力”!
3、贝氏体淬火过程中由于贝氏体相变温度相对较高,零件冷却比较均衡,最终两种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使零件表面呈现以热应力为主的应力状态,即表面为“压应力”!
大家还有什么别的解释的,可以传上来共同讨论!

香罗 发表于 2008-3-25 23:39:11

炽热钢件淬火时,表面部分首先收缩,芯部由于相对温度较高而抗拒收缩,从而产生了工件内部的热应力,表面受拉,芯部受压。此时由于温度较高,材料很容易发生屈服变形,微量的屈服变形释放了部分的热应力,结果是表面被胀大(相对于室温下的尺寸,而不是高温下的)而芯部被压缩变小。稍后等到表面温度降到一定水平不再继续下降,此时芯部温度较高温度继续降低,体积继续缩小。首先平衡之前的残余应力,之后受到较高强度的表面组织的约束,芯部难以继续收缩,此时表面受压,芯部受拉。这就是无相变情况下的热应力。
另一方面,冷却到马氏体转变开始线之下后,表面部分首先产生马氏体组织体积胀大,芯部牵制,于是表面受压,芯部受拉。此时温度更低,强度更高,于是更微量的塑性变形产生了。稍后芯部也发生转变而胀大,首先平衡之前的残余应力,之后受高强表面的约束产生应力。结果是表面受拉,芯部受压。这就是不考虑热胀冷缩的组织应力。
每次都是呆了吧唧的芯部落后半拍先给挤变形,等到自己回过味的时候人家表面已经硬起来了所以受欺负。;P
以上两力叠加就是最后的淬火应力状态了。所以残余应力有热应力型和组织应力型之分,具体应该根据材料特性和冷却速度的区别,看哪种应力处于主导地位。
贝氏体比体积变化不明显,所以组织应力不明显。一般马氏体淬火最后都是表面受拉,芯部受压,除了渗碳钢。渗碳钢芯部没有马氏体转变,所以只有表面胀大,表面受压。而渗碳层内越表面C含量越高,导致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越低,从而胀大开始的时间反而滞后于次表层,因而越表层压应力越明显。脱碳层的情况刚好与此相反。
要说明的一点是,我这里说的拉应力和压应力都是切向的,不是径向力,具体参见各位的裤腰带。假想一下,芯部(也就是你的肚子)胀大的时候,表层组织所受的拉应力;P
再罗嗦一句,热应力的问题还可以联系到加热阶段。快速的加热应该有可能使得工件在入油之前表面已经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只是由于加热相对于淬火过程其烈度是非常温和的,并且高温下的应力也是很容易得到释放的,所以其应力水平也是极其有限的。

[ 本帖最后由 香罗 于 2008-3-25 23:50 编辑 ]

zhaozhihua 发表于 2010-9-14 09:53:13

今天才看到这个帖子,很是遗憾。
其实在很多帖子上都多少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定论
最近我又碰到了这个比价棘手的问题。
和一位同事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她比较肯定的讲了利用硝烟淬火的工件出来后表面呈现压应力的状态。
仔细想想根据小艳淬火介质的特点,应该能够和3楼的意见吻合。
还望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zhaozhihua 发表于 2010-9-14 09:55:55

以前关于渗碳件和其他表面处理的工件表面呈现压应力状态,这个是大家比较公认的。
但是普通的比如轴承零件的普通油淬和硝烟淬火相比。油淬火表面呈现拉应力状态?而硝烟淬火工件表面就呈现压应力状态?

高云来 发表于 2010-9-15 20:06:04

回复 1# 慕山慕水


    马贝混合淬火这个是什么概念啊?

lmdrcl 发表于 2010-10-8 14:20:37

邓总这个问题很深奥啊!

zzhongyuanme 发表于 2012-6-10 16:40:04

盐浴淬火可以明显改变薄壁零件的零件的翘曲和变形,对吧?若没有达到这个效果是哪些环节除了问题啊?

buco4c 发表于 2012-10-7 11:15:06

按照大家的说法,应该盐淬产生压应力的原因是因为,盐淬温度比较高,发生马氏体相变以前表面和芯部的温差已经比较小了

buco4c 发表于 2012-10-7 11:17:11

这时主要以热应力为主,所以表面呈压应力。
后面马氏体相变时,表面和芯部没有显著的差别,所以相变应力可以忽略。
合起来后,表面就是压应力了!

buco4c 发表于 2012-10-7 11:20:33

还有些说真空热处理也是表面压应力,
从专家的意见中发现,大家一致认为是冷速过快引起的。
那么应该是冷速过快,热应力比较大,然后就使相变应力和热应力综合后,以热应力为主。

冷速快,这个好像是真空炉和盐浴炉的共同点

热处理老宋 发表于 2012-10-11 19:48:37

buco4c 发表于 2012-10-7 1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些说真空热处理也是表面压应力,
从专家的意见中发现,大家一致认为是冷速过快引起的。
那么应该是冷 ...

前面各楼讲了那么多,冷却快是点子,压应力是冷却快产生的。盐浴淬火冷速快大家理解,真空淬火为何?这是由于真空炉炉内有负压使淬火油蒸汽膜阶段大大缩短造成冷却能力增强,最好还是冷速快。

buco4c 发表于 2012-10-20 19:43:22

宋老师讲的很到位,我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化生 发表于 2012-10-26 09:32:32

师傅说 :

渗碳产品为压应力 感应淬火为压应力 马氏体为拉应力 贝氏体为 压应里, 将来有高手能提出一个合理学说 能一言概之, 其通拉

化生 发表于 2012-11-6 13:56:00

请大家先分享 所测应力大小

贝氏体 等温淬火   表面应力-120Mpa---180Mpa

maike 发表于 2012-11-7 07:26:35

化生 发表于 2012-10-26 09: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师傅说 :

渗碳产品为压应力 感应淬火为压应力 马氏体为拉应力 贝氏体为 压应里, 将来有高手能提出一个 ...

不知道您师傅是哪位高人,可以将这些应力状态完全定性!"马氏体为拉应力,贝氏体为压应力"!不见得吧!这和很多因素有关的!要想分析表面的应力状态,必须先清楚为什么会产生力啊!

化生 发表于 2012-11-7 08:42:28

朋友 , 这些都是实验数据啊 , 不是所谓的空谈啊 , 关于如何解解 门派太多, 总是先有打哪指哪的嫌疑

可以肯定来说, 你我目前还没达到这个层次,不要妄谈, 我师傅不是江湖民间高手,学历及资历高我们N 个档次。

化生 发表于 2012-11-7 08:58:52

maike 发表于 2012-11-7 07: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您师傅是哪位高人,可以将这些应力状态完全定性!"马氏体为拉应力,贝氏体为压应力"!不见得吧!这 ...

阁下
做过数据分析吗 ? 你解释一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轴承淬火后表面应力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