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要求翻译疑惑
最近遇到一个表面淬火的产品,技术要求是英文的,客气翻译成中文,我始终觉得这个翻译跟国内现行热处理有点不相符,特请教下。这个是客户翻译的
准确的翻译如下:
金相组织要求:(检测项有三项)
初生奥氏体晶粒度:5级以上(根据ASTME112标准评定);观察位置为:表面,在100X观察。“表面”指:从镶嵌表面到25%有效硬化层深(图纸上规定的最小硬化层)区域。
铁素体:不得有自由铁素体;观察位置:“表面”。表面定义同上。
马氏体:100%马氏体(不规则区域,如尖角处不要求。PS_这是默认的潜规则,当初没有写在标准中)。观察位置:整个“surface” 和"case"位置。“case"指:从图纸上规定的最小硬化层的25%处至图纸规定的最小硬化层深度处区域。 我觉得翻译的挺好呀 chenze2008 发表于 2014-3-20 09: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翻译的挺好呀
谢谢,如果翻译没有错,这个要求还是有点出乎意料。到最小有效硬化层百分百马氏体,这个还真难啊。 本帖最后由 oliver 于 2014-3-21 00:14 编辑
译文中有四处可商榷:
1. 原文只说按ASTM标准,没有明确一定是按“ASTM E112”,
2. 原文没有说过“不规则区域,如尖角处不要求。PS_这是默认的潜规则,当初没有写在标准中”这样的意思。
也许因为译者对这段标准非常熟悉,翻译时顺便自作主张加了如上注解。
3. 前面已将“surface”翻译为“表面”,并且也翻译了原文对“表面”的定义。那么译文倒数第二行的“surface”也应该译为中文“表面”,才不至于前面是“表面”,后面是“surface”,让人confuse。
4. 译文没有翻译“case”,可译为“表面硬化层”。英文中常将“表面硬化层”统称“case”(硬壳),将所有表面淬火(包括化学热处理,感应淬火)统称为“case harden”。
dzkyx1314 发表于 2014-3-20 16: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如果翻译没有错,这个要求还是有点出乎意料。到最小有效硬化层百分百马氏体,这个还真难啊。
应该不难,只是对“有效硬化层”定义而已。
定义“有效硬化层”为全马氏体区,金相法观察时不容易产生争议。 oliver 发表于 2014-3-20 23: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译文中有四处可商榷:
1. 原文只说按ASTM标准,没有明确一定是按“ASTM E112”,
2. 原文没有说过“不 ...
第一条没问题,ASTM关于晶粒度的规范就是ASTM E112. oliver 发表于 2014-3-21 0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应该不难,只是对“有效硬化层”定义而已。
定义“有效硬化层”为全马氏体区,金相法观察时不容易产生 ...
你好,看来翻译是没有错,表面25%淬硬层区域内不出现自由铁素体,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对表面淬火的产品,都有一个硬度梯度,到接近硬化层界限550HV值0.40MM的地方就开始出现铁素体了。如果要求100%马氏体,那意思就最少硬化层区域不能有铁素体产生,但是前面说了,只要求25%区域不能有自由铁素体,那我25%以后出现自由铁素,那这个铁素体可能就不是100%了,这样子,我们就只能将淬硬层往上限做, 本帖最后由 oliver 于 2014-3-24 00:25 编辑
我爱大自然 发表于 2014-3-21 19: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一条没问题,ASTM关于晶粒度的规范就是ASTM E112.
我的意思是要忠实原文,这是一条翻译原则。
原文没有提到E112,如果译者认为需要明确点出来,应以“译注”的方式给出,而不是直接塞进译文中。把译者“说明或解释性文字”不加注明直接塞入译文,就不是翻译,而是编译了。 本帖最后由 oliver 于 2014-3-24 00:20 编辑
dzkyx1314 发表于 2014-3-21 20: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好,看来翻译是没有错,表面25%淬硬层区域内不出现自由铁素体,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对表面淬火的产品,都 ...
倒不是说译文有错误,是对3楼感叹“这个还真难啊”发的看法,觉得无所谓难不难。
用硬度法确定淬硬层深度,不需理会该区域的马氏体含量。原文是讲金相法,定义100%马氏体区域为淬硬层深度。
oliver 发表于 2014-3-24 0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倒不是说译文有错误,是对3楼感叹“这个还真难啊”发的看法,觉得无所谓难不难。
用硬度法确定淬硬层深 ...
谢谢,它这个有硬度法检测硬化层深度,要求打到500HV,同时要求金相最少硬化层100%马氏体,这个感觉不是有压力的,最近也做试验,检验的结果是,距离550HV硬度界限处为0.5左右就开始处于过渡了,开始出现铁素休。这样子,本来公差是1MM,让我们觉得挺难做的,已经将问题汇总,打算这个星期二的每周电话会议向客气提出来。 我觉得客户图纸对马氏体的定义是:表面至淬硬层下限的1/4出为100%马氏体。 oliver 发表于 2014-3-23 2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意思是要忠实原文,这是一条翻译原则。
原文没有提到E112,如果译者认为需要明确点出来,应以“译 ...
是的,我很赞同你的看法,一定要忠实原文。切勿自作聪明,主观臆断添加内容。 jary001 发表于 2014-3-24 19: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客户图纸对马氏体的定义是:表面至淬硬层下限的1/4出为100%马氏体。
他这个明确说了,要到最少硬化层,意思就是说,如果我的要求最小硬化层是1MM,那么,我必须保证,1MM以内为100%马氏体,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淬硬层区域怎么也不可能全部为马氏体。 dzkyx1314 发表于 2014-3-24 20: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他这个明确说了,要到最少硬化层,意思就是说,如果我的要求最小硬化层是1MM,那么,我必须保证,1MM以内 ...
那这个跟客户原图不一致了,你让客户解释一下25%的意思,这个最下限硬化层100%马氏体达不到。你这个客户我觉的应该是中间商,不敢直接给你放宽的。 本帖最后由 oliver 于 2014-3-25 09:56 编辑
dzkyx1314 发表于 2014-3-24 17: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它这个有硬度法检测硬化层深度,要求打到500HV,同时要求金相最少硬化层100%马氏体,这个感觉不是 ...
这个题目有点意思!本来是讨论译文是否准确,现在变成讨论如何理解原文的技术要求。
先抛开译文,从楼主贴出的原文部分来理解:
1. 原文说,表面不得有游离铁素体(no free ferrite)。对表面的定义是“25%最小淬硬层深度”。
2. 原文说,表面和硬化层要求100%马氏体(fully martensite)。对硬化层的定义是“从25%到最小淬硬层深度”。
3. 显然,原文把“最小淬硬层(minimume specified hardened depth)”分为25%和75%两部分。前者定义为“表面(surface)”,后者为“硬化层(case)”。
从楼主的帖子看,原文其余部分(楼主没有贴出)规定“最小淬硬层”的边界在硬度为HV550之处。我们知道,通常此处不太可能100%马氏体。除非将“100%马氏体”作为“最小淬硬层”(下限),HV550处作为“淬硬层”上限。由此了解楼主此贴题目“疑惑”所在了。
由此,需要重新审视原文“fully martensite”可能不是“100%马氏体”,“完全的马氏体”的意思,而是“充足的马氏体”,“最大程度的马氏体”的意思?原文虽然要求“表面不得有游离铁素体”,但没有说“不得有”其他非马氏体组织。
这样一来,HV550作为“最小硬化层”的边界,与“fully martensite”就和谐了。
个人看法,供商榷。
dzkyx1314 发表于 2014-3-24 20: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他这个明确说了,要到最少硬化层,意思就是说,如果我的要求最小硬化层是1MM,那么,我必须保证,1MM以内 ...
也就是说你图纸上假如说有效硬化层深度要求0.8-1.0,那么就是说0.8*1/4=0.2,从表面至0.2mm处这一深度范围内为100%马氏体。 猜的没错,应该是GM变速箱齿轮的标准。硬化层的下公差是0.3还是0.4mm,是不是?
要求25%硬化层内完全转变的马氏体,一般来讲,是在限制齿根0.1mm内不允许出现的非淬火组织,既贝氏体(浅腐蚀观测)。很多美系齿轮的制造企业都有这个要求。做到这一点,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淬透性,淬火油品和搅拌有良好的控制,以及不低的表面含碳量。和热变形是一对矛盾。 感谢各位的热情回复,已经和客户沟通了,表面25%不能出现自由铁素体,这点完全能达到,至于到最少硬化层,通过工艺的控制达到100%马氏体,这之间如果有少量碳化物或者夹杂什么残奥的,就不用太较真了,但是绝对不请允许有未溶铁素体,我们自己准备把过渡区做到最小硬化层区域之后,通过控制硬化梯度,应该能满足要求,只是这个100%马氏体的要求,还真是第一次见到,说实话哦,国内标准还真没有见到过,还有啊,我想的,既然是100%的马氏体,肯定不能有其它组织出现才对。有时候啊,要求是一会,现实又是一会,我们是42CrMo的材料,这个材料偶尔能见到合金碳化物夹杂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