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风 发表于 2011-4-18 09:20:21

何谓等温退火?怎样制定等温退火工艺规范?

何谓等温退火?怎样制定等温退火工艺规范?等温退火是完全退火和不完全退火的一种发展。完全退火多用于亚共析钢,其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至Ac3以上30~50℃,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随炉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的组织。不完全退火也常用于亚共析钢,它与完全退火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温度略高于Ac1,只有珠光体和一部分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由于这时钢没有完全奥氏体化所以这种退火工艺称为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与完全退火和不完全退火的区别在于,奥氏体化后不是随炉冷却而是冷至适当温度保温,使奥氏体在这个温度下进行等温转变,形成珠光体。这种工艺对于改善CCT图中珠光体转变曲线非常偏右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非常适用。这些钢采用完全退火或不完全退火来获得珠光体组织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奥氏体化后必须非常缓慢地冷却才能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完成珠光体转变,否则便于工作会形成马氏体,使钢变硬,无法进行切削加工。而这样低的冷却速度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却是很难实现的。而且即使能够设法实现,生产周期也显得过长,极不经济。采用等温退火,使奥氏体在既能转变为硬度不太高的珠光体,完成转变所需时间又不太长的温度下进行等温转变,不但方便易行,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在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还可以采用一台加热炉使钢奥氏体化,然后转入另一台等温炉使奥氏体完成等温转变的办法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能耗。等温退火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等浊转变形成的组织比较均匀,不象连续冷却转变那样,在较高温度下与低较温度下形成不完全相同的组织。正因如此,目前有些工厂对于一般碳素钢制品也常采用等温退火。等温退火的加热规范和完全退火或不完全退火相同。使奥氏体发生等温转变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应根据钢的TTT图选定。选择的原则是在保证钢的硬度合乎要求的前提下,奥氏体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球光体转变。由加热温度冷至等温转变温度的冷却速度无关紧要。在不考虑内应力问题时,等温转变结束后即可出空冷。(抄自《金属热处理》2011-1)

搬运工 发表于 2011-4-18 09:45:34

回复 1# 秋天的风
请再介绍一下等温退火与等温正火的异同点

秋天的风 发表于 2011-4-18 11:07:32

两者区别不大,且国外资料都叫等温退火,等温正火是国内叫法,是区别于普通正火而言的,主要用于渗碳钢的预备热处理.

fengdl119 发表于 2011-4-21 19:26:01

这个资料对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象2Cr13、3Cr13、F91等钢种是否适合资料介绍的等温退火?

搬运工 发表于 2011-4-21 19:45:02

能说说这种不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哪里吗?

秋天的风 发表于 2011-4-22 09:24:42

都是奥氏体化后快速冷至适当温度等温一定时间后空冷.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1-4-22 15:34:01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1-4-22 15:35 编辑

凑个热闹:
    等温退火把钢件加热使其奥氏体化并均匀化后,迅速冷却到珠光体转变区的某一给定温度,并在该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钢中奥氏体完全分解为珠光体的热处理工艺。
    等温正火不同文献对等温正火有不同的定义:
    (1)将普通碳钢件加热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与普通正火相同。保温结束后将钢件冷至C曲线鼻尖部(孕育期最短,温度约为550~600℃),等温保持,使过冷奥氏体在此温度范围内转变完毕,得到较细(相对于等温退火而言)的特殊珠光体组织,然后空冷,以获得较好的加工性能及机械性能。等温正火比普通正火所用的工艺时间较长,所得组织较均匀而工件变形较小。
    (2)所谓等温正火,目前更多地应用于汽车零件的低合金渗碳钢,有些中碳结构钢也可采用。该工艺是在相对恒定的温度下完成组织转变的,而普通正火是在空冷过程的一个变温区域完成组织转变。其主要过程是,将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以上80~150℃,经奥氏体均匀化后,在特定装置中以较为均匀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到等温温度(这一温度在奥氏转变最不稳定区,即C曲线鼻尖对应的温度)之后,推入等温炉中进行等温转变,从而获得分布均匀的等轴状珠光体(P)+铁素体(F)组织,随着等温温度的降低,所得珠光体(P)片间距减小,硬度值增高。所以,为获得较高硬度值可采用较低的等温温度。对于选定的材料,为确保金相组织合格,其等温温度存在极值,过低的等温温度易出现异常组织(主要指魏氏组织,贝氏体组织和马氏体组织等非平衡组织),造成金相组织不合格。
    等温退火与等温正火的另一重要区别:二者的奥化温度不同。

搬运工 发表于 2011-4-23 13:17:38

我认为等温退火,等温正火的区别在于所获组织上存在差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1-4-23 16:38:37

我认为等温退火,等温正火的区别在于所获组织上存在差异。
搬运工 发表于 2011-4-23 13:17 http://www.rclbbs.com/images/common/back.gif


    组织上的差异是结果,工艺参数及过程不同是根源。

搬运工 发表于 2011-4-23 17:23:43

回复 9# 孤鸿踏雪
      组织是目的,工艺方法是手段。
      国标中似乎并未明确指出等温退火,等温正火具有这样一种组织上的差异,也仅为个人的理解及推测,不知这样的推测是否准确。
   如果“国外资料都叫等温退火”是客观事实的话,那么国外的叫法更科学。这也如同国外将淬火M的中,高温回火组织视为同一类型组织一样。

hzzhdl 发表于 2012-2-25 14:12:03

:),等温退火,看过了。

eagleskying 发表于 2016-1-18 09:01:22

这个不错,长知识,很实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谓等温退火?怎样制定等温退火工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