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察哈尔汗

[讨论] 喷丸强化基本概念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9 15: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助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霜月,你是广东的吗?希望是,麻烦帮我这个忙,谢谢
我问过察哈尔汗,他说是北方的,哦哦!
谢谢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4 03: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专业了,真的很佩服大家,向你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 收起 理由
dzkyx1314 -1 灌水嫌疑!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4 09: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的帖子

寻找大型国有企业,也许有专业的喷丸,我们就有,不过在四川,我们的活很多,自己的都忙不过来

签到天数: 320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6: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感谢CEO将此贴加为精华。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残余力的测量。
喷丸常用的检测强度方法就是测Almen试片,但试片材质、硬度、热处理状态都和工件有很大差别,冷轧带钢,45-50左右硬度,而许多工件均为渗碳或淬火工件,所以用试片测强度只是个参考。喷丸目的是为了获得测残余压应力,提高疲劳强度,所以检验其质量的最准确方法就是用测残余应力的方法。
目前应用最广的就是用X-ray来检测残余应力。
将工件喷丸后,对表面进行不同深度的剥蚀,即按要求形成不同剥层的一个台阶轴状工件,这时试样算制作完成。然后在不同深度面上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费用很高,××院每点费用200元,一个测试下来近2000元,而制作试样过程又是极其烦琐,常用电解腐蚀的方法,所以整个过程费用不菲,美国做这样一个试验$1200多。耗时也很长。
鉴于技术保密,介绍得较为粗略,望见谅。

[ 本帖最后由 察哈尔汗 于 2008-9-4 16:47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7 08: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真是太好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是热处理新手,还想请教几个问题:
1.我们单位用的是设备上写着“喷/抛丸机”,不知道是喷丸还是抛丸?
2.喷丸所用的各种参数该如何选取呢,比如弹丸直径、喷射速度、弹丸硬度的选取等等,有什么样的标准吗?
3.如果渗碳淬火的齿轮齿根粗糙度比较高(已达到Ra12.5~25左右),这样的齿根已经严重影响了其抗弯疲劳强度,请问,通过喷丸的办法所获得的抗弯强度的提高能够补偿粗糙度不良带来的影响吗?对于这样的粗糙度,通过喷丸后可以使其数值降低还是升高?(我在网上看过:粗糙度Ra6.3是临界数值,对小于6.3um的喷丸后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而对于高于6.3um的,喷丸后无法降低反而会提高表面粗糙度的数值)
4.我单位近期生产了一批渗碳齿轮,但是在做金相检查的时候发现晶间氧化,不同的炉有不同的深度,最大达到0.1mm,其渗层深度为2.4-2.8mm,请问,这批零件通过喷丸处理后可以消除晶间氧化吗?该选用什么参数?
5.对过度喷丸出现的微裂纹我还不太理解,请问是因为喷丸时间过长还是弹丸硬度过高造成的?
6.您说的齿根残余压应力是用什么方法检测的,能让我了解一下吗?w_qh2000@126.com
问题比较多,谢谢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7 1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caijianhua0477朋友,我是广东的,我们单位新购了一台国产强喷机,已在处理一些出口零件。也许我们可以合作。另外我们也配有X-RAY残余应力检测仪,可以随时来样检测。

签到天数: 320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10: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的帖子

您的设备厂家是哪里,能短信透露一下吗?如果效果好,公布一下也好啊,算是为优秀产品作宣传了。
我刚咨询喷丸机回来,手头没有几个选择。

签到天数: 320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12: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1.喷还是抛 喷,这个字里有一个“口”,说明是用气吹的;而在抛字中,有一个“扌”,这其实是一只手,说明是用机械力投射出去的,我在文中也提到二者的区别。喷丸(砂)机要连压缩空气的。
2.弹丸直径与工件的齿根处的圆弧尺寸要匹配的,有一个关系的,记不清数值了。硬度与工件硬度也不能相差太多,我试验过,钢丸太硬,工件表面被打得很深,可能形成今后的裂纹源;钢丸太软打的力度不足,二者硬度差2-5HRC之内。喷射速度是由喷射机构,风压、出风量等影响的,其中喷嘴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3.齿根太粗糙了,对热处理的影响也很大啊,能补偿多少很难说了。对于粗糙度与喷丸的影响,前面霜月会员已经说明,他是喷丸行家,我一楼很多东西都他的抄过来的,您也可以咨询一下,我这里感觉同一渗碳淬火后的工件上,刀纹可以打掉,磨后的工件有弹痕。
4.0.1mm的晶间氧化,个人感觉无法去除,工件喷丸后尺寸变化在0.02mm以内。
5.过喷,没遇到过。钢丸在表面高速锤击,时间过长会导致疲劳裂纹的产生。喷丸是一个系统的东西,风压、出丸量、硬度、时间、角度等都在起作用。
6.残余应力可参考楼上的回复。
都是个人浅见,希望高人指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7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使用的强喷机是“无锡国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

签到天数: 320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19: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感谢楼上提供相关信息,再问一下:
效果如何?能达到多高的弧高值?残余应力检测如何。
我们要求达到美国标准的要求

[ 本帖最后由 察哈尔汗 于 2008-10-17 19:36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20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巧,我们的零件也有出口到美国的。弧高值要求0.254-0.432mm,我们都能达到(具体数值待询问强喷分厂);RS值要求  -120ksi min(去除0.025-0.038mm后),也就是不少于827MPa的压应力,对于轴类零件,常在-1000MPa以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20 10: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强喷弧高值:上部0.34-0.38;中部0.42-0.47;下部0.35-0.40.

签到天数: 320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0: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的是A试片还是C试片?有几个工位?我们这里是渗碳淬火后的工件,残余应力曲线如图中紫线的要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20 13: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A试片,是双工位。我们也是处理渗碳淬火后工件,残余应力值只有下差的要求,我们没做剥层测试RS,所以没有应力曲线。

签到天数: 144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11-3 12: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喷丸工艺有多变性,相同的钢丸在同样型号的机器上用相同的时间所得出的会效果不一样,因为每台机器的性能不会一样,HV硬度通过喷丸表面可提高20-30的硬度,有齿轮工件如要求喷丸不要超过0.6的钢丸。

签到天数: 1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8-11-4 12: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卖试片的有哪几家啊?给介绍介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9 20: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抛丸,一个是去除表面氧化组织(或者说是非马),二是提高表面压应力,提高疲劳寿命。我们单位还用X衍射仪测残余压应力

签到天数: 320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19: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下贝氏体 的帖子

能给讲下测试过程吗?只测表面还是剥层?怎样剥?

签到天数: 320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19: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亲自筛了下钢丸<我们设备陈旧,没自动筛选>,以前都让我们的服务公司的民工筛,效果太差了,两个人从早晨干到下午3、4点就完工了。第二天测残留率,超标。我们的钱太好赚了。
我们三个人,从8点多连淘砂再筛,两个人又干了个小夜班,才完成,真是一丝不苟地筛。今天身上还有点痛呢。
今天检测残留率,OK,弧高值提高0.001inch。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5 20: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大众汽车的标准DIN多少我忘了,不同材料要求表面5um,25um,50um的压应力大于一定的值,用的是电解抛光法,厚度可以控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2 17:05 , Processed in 0.0595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