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天津鼎元

大家猜猜悬挂式锻造余热等温正火生产线的能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6-29 09: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报告不值得炫耀!中国的公安都可以假冒!更何况凭这一份报告!楼上这些数据比较务虚!做你这种盆桥齿胚硬度只是表面现象!正火重要的是金相!硬度要一致很简单!长时间回回火 !硬度基本轻而易举的达到正负HB5~10之间!所以楼上检测数据拿出来只会让中国的热处理水平止步不前的!热处理只有金相才能说明一切问题!
你这种正火数据!做为产品只能是拿到二流的维修市场去骗骗国人!老外是注重内部组织的!
正火如果用硬度来验收设备的可行性的话!恐怕这些所谓的正火热处理工程师是水到何种程度
要硬度一致,只要有效的回一回火硬度就一致了!贵公司的回火炉可能温区比较长也比较多,回火够充分!所以硬度的一致性比较好,
        一台专业的等温正火炉 ,它对回火炉的设计要求就没有要求!它只是充当保温炉的用途,可加热可不加热!它在速冷区进到保温炉5分钟后!硬度金相已经定性了!
重庆地区做这些很多!有二流的维修市场配套的低端企业!也有少数配套主机市场的正规企业!我们只配套后者
搞热处理要养成经常实践的习惯!亲力亲为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6-29 16: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RUISAN 好专业!

签到天数: 219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6-30 09: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RUISAN
我听很多人讲你们老板确实是很聪明的一个人,是苏州热处理设备行业一个“奇迹”(拳打中门zi,脚踩姑su ),在重庆网带正火炉市场有很高市场占有率。
还没见过本人也未见其设备,遗憾!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6-30 17: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懂啊:您可不能这样说我们老板!毕竟我们三禾科技是一个新兴的热处理设备制造厂,,我们老板还是蛮和气的,在同行决不谈论别个的短处!求同存异,只是我们有我们的理念,我们为热处理而制造设备,在追求好用,实用,耐用的基础上标新立异!我觉得做设备科研的就这样才到位了!我相信不久的明天三禾科技一定是优质网带炉的代名词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6-30 19: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工!我们都很荣幸成为三禾的员工,在这璀璨的集体里我觉的我们老板的带领下,一定成为今后热处理业的明星~  我们老板可以用几个字可以形容他  意气   求精  敬业  奇才   哦还有 型男   包容   哈哈!你说对吗?张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6-30 19: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stove
重庆的天然气输送到外地去了。

签到天数: 10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6-30 19: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用锻造余热进行等温正火!是一个节能降耗的好办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3: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RUISAN
1、测试报告是否真实体现了企业对社会最基本的诚信态度,在这方面我们公司是相当严肃的。
2、看了您的评价,受益匪浅。有机会我们见面探讨。这里我们只能简单沟通:
等温正火不是将工件加热到930度以上急速冷却,然后利用回火均匀并调整工件硬度。因此严格的说,低温炉并非回火工艺。而是实现等温转变。
但是也正如您所说,确实有不少企业这样理解或者这样做的。
3、其实,利用网袋炉做等温正火在日本早就有,个人认为也确实非常适合某些锻件,但如果将网带炉视为解决等温正火的唯一途径,也未免过于极端。LOI、易普森、爱协林都有推杆式、或辊底式等温正火生产线,当然这些炉子出品也并非如您所说“只能是拿到二流的维修市场去骗骗国人”。据我所知,法斯特就有爱协林的推杆式等温正火和易普森的辊底等温正火。相对与网带炉,应该说各有利弊。
4、等温正火工艺是成熟的工艺,稍微有点技术常识的设备制造商对其原理都应该不陌生,同时各个厂家也都根据其原理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们公司在急冷室设计上也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就算殊途同归吧。
5、最后说明一下,对于大多数企业,检查硬度仍然是检验、监测等温正火工艺最简便最通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毕竟切产品还是需要成本的。我们设备的工件当然是经过了金相检验证明合格的,只不过这批金相实验报告没有打印出来而已。如果您有兴趣欢迎您到我们用户那里指导。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6-30 23: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UISAN 于 2010-7-1 19:10 编辑

"法斯特就有爱协林的推杆式等温正火和易普森的辊底等温正火" 法斯特变速箱国内做的小有名气!基本配套比亚迪 奇瑞 荣威 国产各 车型的微车!法斯特论为变速箱总成主机厂, 自己基本只是装配!公司的炉子只是应付企业标准,关键的东西还没有听说在易普生上做,因为汽车厂家也有自己的验收标准,法斯特在西南地区为它做齿轴配套的有N家!你可以进一步了解!法斯特的齿轴等温正火从网带炉走出来所占的比例,我不是想肯定适用那些设备,我只是谈谈热处理工艺的过程控制而已,我们怎样保证正火工件的均匀加热保温和均匀的冷却!一筐件在加热时是由表及里的升温。由表及里的冷却,到底怎样做到一筐件处理的一致性!100件有1件不合格,那1/100的隐患怎么办!那是我的初衷,还有就是对悬挂式的余热正火很感兴趣,挂单件!单件加热冷却一定会有理想的效果!但如果挂一筐,一筐的件加热后又怎么冷却感兴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1 14: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家设备厂蛮有意思的!天津的比较温文尔雅,RUISAN 感觉有挑战感,不过RUISAN还是蛮霸道的,热处理有这样的见解!不易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1 14: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RUISAN ..........很多国内热处理设备供应商根本就没去考虑产品一致性的问题.....
热处理工艺的过程控制...反应在设备上本应有很多柔性系统可进行量化的调整...很多却都做成了刚性系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9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打算上一条等温正火线,各位能不能说说网带、推杆、辊底等形式的炉子各有什么优缺点?

签到天数: 219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1-4-19 09: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zhouyscr
以上设备都是连续炉,所以都适合大批量生产。网带炉由于传动方式网带本身承重的原因,比较适合小工件,由于其造价相对便宜所以市场很大,产量大也可以通过使用多台的方式来解决。辊底炉最适合细长工件比如钢管,钢板等,无需工装所以加热效率高,大型设备一般很少使用电加热。推杆(盘)炉适用面广,需要使用工装,但由于其动作复杂,造价较高的原因推广起来有些困难。

签到天数: 4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3-28 10: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锻造余热正火或锻造余热等温正火”,是一个“伪命题”。
    何为正火?根据GB/T7232-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第3.27条:正火--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第3.29条:等温正火(标准文字多了一个“触”,是不是粗心引起的错误?)--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采用强制吹风快冷到珠光体转变区的某一温度,并保温以获得珠光体行组织,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正火。
    该标准第4.29条:形变淬火--工件热加工成形后由高温淬冷的淬火。常用的是锻造余热淬火。
    引用这些条款的用意是,通常讲的“正火”,是将钢铁件从室温加热至奥氏体均匀化后的空冷。工件锻造成形后温度很高,是一定要冷却下来的,尽管空冷冷却速度可以变化,所获得的组织也基本是珠光体型的组织,是不是可以将锻后的空冷过程直接命名为“正火”?
    只有这种情况,可称之为“锻造余热正火或锻造余热等温正火”,即工件完成锻造成形后,冷却至Ar1以下某一温度(基本完成珠光体相变),借助余热升温至奥氏体化-空冷,才能称得上是利用锻造余热进行正火。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3-29 15: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vine 于 2012-3-29 15:38 编辑
两湖两广两河山 发表于 2012-3-28 10:56
所谓“锻造余热正火或锻造余热等温正火”,是一个“伪命题”。
    何为正火?根据GB/T7232-1999 金属 ...


您说的非常对!这台设备就是这样做的!正火加热前面有一个冷却室,首先将工件冷却至Ar1线以下某温度完成相变后再进行加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10 17: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湖两广两河山 发表于 2012-3-28 10:56
所谓“锻造余热正火或锻造余热等温正火”,是一个“伪命题”。
    何为正火?根据GB/T7232-1999 金属 ...

锻造余热等温正火在国外也都有大量应用,怎么会是“伪命题”?,锻造余热正火或锻造余热等温正火应该有两种,全余热利用(即利用终锻温度直接进高温奥氏体化炉)与部分利用余热(即锻后降到Ar1以下温度再进高温奥氏体化炉),前者要如何控制好动态再结晶的过程,后者要如何控制好在尽量高的温度下完成奥氏体的转变,是利用成功锻造余热的关键,在连续线上(不论是网带、推杆、辊底。悬挂式)如何实现这点国内的研究报道很少看到。

签到天数: 4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5-15 08: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于 2012-5-15 08:59 编辑

感谢37楼的发言。
    首先,我们对命题提出所谓“锻造余热等温正火”的实际操作过程的认识是相同的,即锻造--冷却至Ar1以下某一温度并作等温停留--再携余热升温至正火温度并保温--出炉空冷。在此,真正的“正火”,仅“再携余热升温至正火温度并保温--出炉空冷”最后两句话。
    利用锻造余热是好事,具有节能降耗、提高热处理效率等优点,凡有条件的,均可采用这种方法,没必要冷却到室温再重新升温!这也是该工艺流程受欢迎的地方。因而,所谓“锻造余热等温正火”也被这么称呼并流传了。
    说“锻造余热等温正火”是“伪命题”,是因为“锻造--冷却至Ar1以下某一温度并作等温停留”,这一阶段与”正火“毫不相干。利用锻造余热并不能正火,锻造余热仅提高了重新加热至奥氏体均匀化温度的起点。

签到天数: 4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5-15 08: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按37楼的描述“锻造余热正火-全余热利用(即利用终锻温度直接进高温奥氏体化炉)”,实际上是起不到“正火”效果的,最大的不利之一是空冷后,可能保留了锻后长时间高温状态下(锻后缓冷+高温奥氏体化)未得到改善的粗晶。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5-18 12: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度均匀性如何?这台炉子我们没有测试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5 21:51 , Processed in 0.0574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