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0252|回复: 34

[讨论] 刚完成的这份报告请各位点评一下有哪些漏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8 11: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伯龙马 发表于 2013-1-17 14:30
断裂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且肯定与材料有关。为什么不给出材料牌号和生产工序?使用多长时间断裂的?
我 ...

1.看来报告没有表述清楚,断裂发生在车辆行驶几千公里之后,不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2.材料牌号和生产工序都有给出来,材料为SCM435,工序大致过程为:酸洗-锻压-机加-转丝-热处理-表面化学处理-成品-装配-断裂

3.使用大概2年多的时间断裂

本人对于分析这类问题的思路的确不是很明确,所以放到网上来请各位多多指教,对于高强度螺栓断裂,具体分析思路是什么样的?比如以我们公司的发动机上的这种保持架螺栓为例说明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wqt5281 发表于 2013-1-18 09:35
同意上楼的观点,什么淬火裂纹不知道根据在哪里,此报告认为个人臆想太丰富

我最有把握的根据是EDS氧元素分布图,还有裂纹源区的沿晶断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越1016 发表于 2013-1-18 11:16
紧固件断裂大多是个别安装效果不理想,服役时工件局部摩擦系数增加,发热后,表层损伤应力集中,引发断裂; ...

如果是安装的问题的话,为什么断裂的都在保持架最边缘单边螺栓?为什么断裂的螺栓断口表面均有黑色物质?难以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热工 发表于 2013-1-18 10:16
报告的大体结构还算对路。证据和结论显粗糙。

的确,请多多指导我们这些晚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8 11: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紧固件断裂大多是个别安装效果不理想,服役时工件局部摩擦系数增加,发热后,表层损伤应力集中,引发断裂;否则已安装的同类螺栓应该大多数断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0: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MYG 发表于 2013-1-16 20:22
R处存在淬火裂纹的依据不足。
如存在淬火裂纹,高温回火会产生氧化铁,电镜照片未见氧化铁。

有没有办法直接检测出所谓的“氧化铁”呢?

我只是做氧元素含量分布图,大致可以看出那里氧含量比较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0: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tangjincai 发表于 2013-1-16 20:05
个人觉得:
1.12.9级螺栓按GB-T3098.1规定是不允许有磷白层出现的
2.螺栓断裂原因还应该增加装配方面的, ...

对于第一点也是我们更改工艺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存在这种风险,现在都改成要求用石灰进行表面预处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3-1-17 10: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的报告是PPT 版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3-1-22 10: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bao9891 于 2013-1-22 10:54 编辑

1.没有裂纹源低倍图片。
2.裂纹源没有明确界定,只界定了一个“裂纹源区”。
3.第9页疑似笔误。3#误写4#。


如果初始的“裂纹源区”有这么大,很可能在装配锁紧时就会断裂,延迟两年断裂有点难以想象。
不过,总体看非常好。

愚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9 08: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tuo1119 于 2013-1-19 08:44 编辑

做的好漂亮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5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1-23 16: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猫 发表于 2013-1-23 14:33
H脆引起的断裂的确证据不充分,从很多文献资料上介绍说有所谓测氢仪可以很明确的检测断口H含量,超过某个 ...

氢脆SEM照片
延晶界出现裂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5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1-23 16: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猫 发表于 2013-1-23 14:33
H脆引起的断裂的确证据不充分,从很多文献资料上介绍说有所谓测氢仪可以很明确的检测断口H含量,超过某个 ...

又重新看了一下你氢脆的照片,是有些氢脆的特征,但裂纹不明显。放大到2000X再看一下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3-1-18 10: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的大体结构还算对路。证据和结论显粗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4: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gtn1314 发表于 2013-1-15 21:03
总的说来,分析手段较齐全,报告有一定逻辑性。
我的疑问是EDS能分析H元素吗?什么牌子的EDS?
断裂分析, ...

    谢谢斑竹的点评!
    EDS对于测11以下的样品准确性确实非常差,但是由于瞬断区与断裂源区有段差,所以H含量应该是有区别的,作为对比分析应该是有一定的参考性的。

    这份报告的确做的比较混乱,重点分析了4#样品,因为4#样品是本次断裂的重点,前几号样品,由于是对策前的样品,所以关注程度比较小。

    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所以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断口分析确实花了不少时间,照片也比较多,但是,说实话,需要这份报告的人,其实对于分析过程关注的程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他们就像我说的那样,跟我们的思路不一样,他们更加注重结果,哪怕那个结果并不是很严谨,总的来说,时间太仓促,几乎3天内就把这些做完了。

    应力腐蚀的推测来源于缸盖保持架螺栓的高温、高湿环境,腐蚀介质包括CO+CO2+H2O,因为如果单是热处理裂纹的话,很难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延迟断裂”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1-16 2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
1.12.9级螺栓按GB-T3098.1规定是不允许有磷白层出现的
2.螺栓断裂原因还应该增加装配方面的,如扭矩-轴向的夹紧力,摩擦系数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1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1-16 20: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R处存在淬火裂纹的依据不足。
如存在淬火裂纹,高温回火会产生氧化铁,电镜照片未见氧化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6 19: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猫 发表于 2013-1-16 14:26
谢谢斑竹的点评!
    EDS对于测11以下的样品准确性确实非常差,但是由于瞬断区与断裂源区有段差,所 ...

三天就做完,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都这样,不是搞分析的都只要有个说法就行,大家都好交差。
提醒一下,延迟断裂可是氢脆的特征之一,作为自己研究,不妨高倍(3000X以上)观察一下晶粒晶界面上有没有应力纹或者说鸡爪纹,一般工厂还是倾向把这个作为氢脆的判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3-1-16 19: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g1555 于 2013-1-16 20:42 编辑


从推理的证据去得出结论,还有欠充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5 21: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说来,分析手段较齐全,报告有一定逻辑性。
我的疑问是EDS能分析H元素吗?什么牌子的EDS?
断裂分析,断口比较重要,但是报告内断口图片不多,好像1,2,3的断口图片都没有,单列了4#,又没有说明4#是特别典型呢,还是只要分析4#?
报告结论2说有氢脆断裂特征但是结论3的推测又提到应力腐蚀,好像前后不符?别人能放过你们吗?推测说是热处理裂纹源,可以用黑色氧化皮膜来说事,但是应力腐蚀要有腐蚀元素的吧?没看到报告前段有什么铺垫。
对于证据和结论的关联性有点不太明白,落到纸头的报告可能要跟严密一些,才能让人无话可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8 16: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shyj 于 2013-1-18 16:47 编辑
大猫 发表于 2013-1-18 11:47
1.看来报告没有表述清楚,断裂发生在车辆行驶几千公里之后,不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2.材料牌号和生产 ...
建议你参考一下“高强度紧固件用钢”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目前我国高强螺栓的基础研究很不够,此书有些观点我们现场热处理技术工作者可以参考。期望你再努力,写一篇高水平的确实有价值的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7-15 22:28 , Processed in 0.0664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