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4129|回复: 2

[讨论] 各种表面淬火的工艺发展历程及优缺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7-10 23: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如题
例如单缸机曲轴的淬火工艺,从发展路线来看有等温淬火、气体氮化、离子氮化和感应淬火
各种方式有何优缺点?
欢迎大家共同分析和探讨,如果深入交流的话,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可做专题讨论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stove + 10 “热处理技术@分享”活动,微博(微信)推荐.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22: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温淬火技术 是一种等温热处理工艺,当此技术在铸铁材料上应用时,可产生一种超出常规热处理工艺的更强韧的结构。常规热处理是把部件在可控气氛内加热至“红热”状态,然后在接近室温的油或水内淬火。(油或水的温度可能甚至高达几百华氏度。)这样产生的晶状结构被称为马氏体,这是一种坚硬和脆性的金相。部件随后在另一个加热炉内进行回火处理(177-593°C),以降低材料的“脆性”。

氮化处理 是将钢铁零件放在渗氮化介质中,在一定温度下保温,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层的热处理工艺。
(1)氮化处理优点
经氮化处理的零件具有以下优点。
①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对38CrMoAlA等氮化钢制零件,氮化后的表层硬度可以提高到HV1000~1200,相当于HRC70左右。这显然是一般淬火或渗碳淬火处理达不到的。尤其宝贵的是,这种高硬度可在500℃左右长期保持不下降。由于硬度高,耐磨性也很好,能抗各种类型的磨损。
②较高的疲劳强度   氮化后,零件表面形成的各种氮化物相的比容比铁大,因此氮化后表面产生了较大的残余压应力。表层残作压应力的存在,能部分地抵消在疲劳载荷下产生的拉就力,延缓疲劳破坏过程,使疲劳强度显著提高。同时氮化还使工件的缺口敏感性降低。一般合金钢氮化后,疲劳极限可提高25%~35%;有缺口的试样,可提高2~3倍。
③较高的抗咬合性能  一些承受高速相对滑动的零件很容易发生卡死或擦伤,而氮化零件在短时间缺乏润滑或过热的条件下,仍能保持高硬度,具有较高的抗咬合性能。
④较高的抗蚀性   氮化后零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氮化物层,显著地提高了抗腐蚀性能,并能抵抗大气、自来水、水蒸气、苯、油污、弱减性溶液的腐蚀,保持了良好的抗蚀性。
⑤变形小且具有规律性   因为氮化温度低,一般为480~580℃,升降温速度又很慢,零件心部也无组织转变,仍保持调质状态的组织,所以氮化后的零件变形很小,而且变形的规律可以掌握和控制。
(2)氮化处理的缺点
由于氮化温度低,所以氮化速度远比其它化学热处理如渗碳慢得多。例如获得1mm深的渗层,用渗碳处理,只要6~9h,而获得0.5mm深的氮化层,用普通气体氮化,需要40~50h。所以氮化是一种成本高、费时、费电、效率极低的热处理工艺。另外,氮化处理是一般只适用于某些特定成分的钢种,如含有Cr、Mo、Al、W、V、Ti等合金元素的钢种,否则难以达到氮化处理对性能的要求。

离子渗氮  又称辉光渗氮,是利用辉光放电原理进行的。把金属工件作为阴极放入通有含氮介质的负压容器中,通电后介质中的氮氢原子被电离,在阴阳极之间形成等离子区。在等离子区强电场作用下,氮和氢的正离子以高速向工件表面轰击。离子的高动能转变为热能,加热工件表面至所需温度。由于离子的轰击,工件表面产生原子溅射,因而得到净化,同时由于吸附和扩散作用,氮遂渗入工件表面。
  与一般的气体渗氮相比,离子渗氮的特点是:
①可适当缩短渗氮周期;
②渗氮层脆性小;
③可节约能源和氨的消耗量;
④对不需要渗氮的部分可屏蔽起来,实现局部渗氮;
⑤离子轰击有净化表面作用,能去除工件表面钝化膜,可使不锈钢、耐热钢工件直接渗氮。
⑥渗层厚度和组织可以控制。

感应淬火 即感应加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与普通淬火比具有如下优点:
1.热源在工件表层,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
2.工件因不是整体加热,变形小
3.工件加热时间短,表面氧化脱碳量少
4.工件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冲击韧性、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等均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发挥材料地潜力,节约材料消耗,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5.设备紧凑,使用方便,劳动条件好
6.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可实现在线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22: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只是根据网上的资料整理了一下各自的概念和简单分析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
具体需考虑的因素包括设备采购成本、人工支出成本、工艺控制的稳定性、设备使用成本、设备占地面积、能耗……等等一系列因素,但是由于个人经验限制,无法一一列出,希望大家做进一步分析和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3 03:05 , Processed in 0.0480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