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4479|回复: 14

[讨论] 正火、退火及淬火保温时间比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5 22: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如题。现很多资料上退火、正火的保温时间都比淬火长。而实际生产则因后续还要淬火所以保温很短,这是为什么呢?

签到天数: 153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8-12-26 10: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生产工艺肯定有问题,没有检验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6 11: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做肯定会容易出现问题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6 12: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观点:
资料上的工艺都是标准工艺,追求完美的。实际生产中的每一个工艺都是有其目的。以最低的代价达到目的就是好工艺。没必要照搬资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22: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戴铭 的帖子

0 0。那倒是,  正火通常我们取1.2min/mm。  这样有问题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7 00: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情况下可以。但要注意合金含量高、性能要求苛刻以及合金元素含量都在下限的情况,要适当延长时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10: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楼上戴老师。我们厂做2Cr13的等温退火工艺,只要打开炉门看工件整体到温就行了,然后等温也只等了四小时,但我觉得时间就少了,但我师傅有经验做出来的硬度也能加工,有时就感到不解?你说的合金元素上限指什么,是否为下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7 11: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提高加工性这类工艺性能,时间都可缩短。需要谨慎的是热处理目的是要达到一定的机械性能指标。原因是只要到温度,相变很快,但均匀化很慢。
“你说的合金元素上限指什么,是否为下限?”??我说的是下限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7 13: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生产时,都考虑了生产周期,生产成本,每道工序都有其自身的目的,也有比资料上的时间长的,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资料也都是一个参考。

签到天数: 70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8-12-27 13: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来说正火退火要求碳化物合金元素全部溶解,而淬火是部分溶解另一部分保留,因此淬火加热与保温的时间相对较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14: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楼上朋友。退火,正火作为预先热处理,为何还要求全部溶?而淬火则决定工件最终性能阿,还保留一部分不溶,不怎么理解其中含义?

签到天数: 44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8-12-28 13: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10楼的意思我是这样理解的:正火、退火常常是作为最终热处理,而淬火一般是不能作为最终热处理的。通常淬火以后都要立即高温回火。所以退火、正火要碳化物全部溶解,淬火不需要。预先热处理的退火正火是什么原因我不是很了解。请高手指教!

签到天数: 7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12-28 15: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上的都只能是一个参考.按照自己的实际工艺做才是最完美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8 16: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只要加热透了既可以淬火!!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23: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若潮 的帖子

“10楼的意思我是这样理解的:正火、退火常常是作为最终热处理,而淬火一般是不能作为最终热处理的。”是否有误? 通常正火、退火才是预先热处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4 17:09 , Processed in 0.0518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