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38287|回复: 36

好帖集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2-26 12: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论坛积累了许多精彩回帖,对大家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和理论知识方面的疑惑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如果您在回复、浏览帖子的同时发现了这类好回帖,请按下列格式列出(精华帖内的回复不在列出范围),以方便大家学习借鉴。
此为专用栏,请大家不要在此进行讨论,如需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打开链接进行回复,谢谢配合!
【说明】为保证高质量的列出帖,本楼主保留对非精彩列出帖有随时进行版面整理的义务,不敬之处望谅解!
格式如下:
【主题帖作者(楼主)】
【主题题目及链接】
【主题内容】
【精彩回帖者及楼层】
【回帖内容】
【点评(可有可无)】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5 贡献值 +15 收起 理由
风来疏竹 + 15 + 15 好主题!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2: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10-2-28 18:28 编辑

按照不同的版块列出部分精华帖方便大家参考:
【基础知识】版块:
【主题作者】横笛吹雨 【主题题目】 调质的含义 【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察哈尔汗 【主题题目】喷丸强化基本概念 【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rockcheckwgd 【主题题目】正火细化晶粒与冷却速度无关?【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所以因为【主题题目】 亚温淬火和未溶铁素体 【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esthga 【主题题目】有关弹簧钢带热处理讨论 【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普通热处理】版块:
【主题作者】zhangyongwen 【主题题目】热处理厂设计【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黄毛丫丫【主题题目】回火脆性有关知识  【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化学热处理】版块:
【主题作者】excellence 【主题题目】各种材料渗氮/氮碳共渗件硬度检测方法及实测数值【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孤鸿踏雪 【主题题目】关于渗氮—氮碳共渗的若干问题讨论【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hnzzwzh 【主题题目】老式井式渗碳炉的生产经验【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一张餐巾纸【主题题目】请教,新购气体渗氮炉‘预渗氮’的机理是什么?【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孤鸿踏雪【主题题目】关于渗碳淬火技术的若干问题讨论【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周建国 【主题题目】产品渗层超深可以返修吗?【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孤鸿踏雪【主题题目】渗氮的同时是否也渗入氢?【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周建国【主题题目】高合金渗碳钢的热处理。【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yangyt009 【主题题目】请大家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颜色【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横笛吹雨【主题题目】如何保证心部铁素体含量不超标【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表面热处理】版块:
【主题作者】xutie 【主题题目】45#钢中频淬火硬度能达到62-65HRC?【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有色金属热处理】版块:
【主题作者】有容乃大【主题题目】高温合金GH-4169【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轴承热处理专版】版块:
【主题作者】renbenfg 【主题题目】 关于网状碳化物问题的讨论【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东南西北 【主题题目】此种性质的材料是否适合进行贝氏体等温淬火【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chenbin 【主题题目】新炉子淬火出来的产品成这个样子了【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模具热处理专版】版块:
【主题作者】油水混淬【主题题目】大家遇到模具开裂会从以下哪方面考虑?【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江枫【主题题目】H13热处模具使用中出现裂纹【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孤鸿踏雪【主题题目】Cr12型钢二次硬化机理【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孤城东风破【主题题目】5CrNiMo 在淬火的时候孔型变大【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耿建亭【主题题目】讨论T8钢的热处理工艺【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shenfuhai 【主题题目】8407料压铸模开裂【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钢管与管件热处理】版块:
【主题作者】sinic 【主题题目】长管件的淬火问题【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2: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10-3-7 13:58 编辑

【热处理经验交流与难题攻关】版块:
【主题作者】孤鸿踏雪【主题题目】紧急情况处理办法【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所以因为【主题题目】 材料特殊应用揭秘【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ltw369258 【主题题目】35CrMo究竟有没有第二类回火脆性?【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调质 【主题题目】有奖寻求行车车轮最佳热处理方案【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wangxingguo644 【主题题目】热处理变形和对应的预防、校正方法【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霜月【主题题目】切削加工性与金相组织、硬度的讨论【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所以因为【主题题目】 热处理缺陷 之变形开裂【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wangqinghua196 【主题题目】热处理工艺和其他加工工艺之间配合关系【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WXH6255【主题题目】 40Cr钢利用锻造余热调质的可行性【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老热工【主题题目】渗碳表面非马氏体组织的形成机理?.【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天天小非【主题题目】该工艺是否可以实施?【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trainman【主题题目】大型锻件的热处理【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所以因为【主题题目】“小说”高速钢【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所以因为【主题题目】冰冷处理的温度选择【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横笛吹雨 【主题题目】渗碳件淬火不硬问题【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横笛吹雨【主题题目】怎么算淬火合格?【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雪绒花LLJ 【主题题目】锻造和热处理工艺衔接的问题【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孤鸿踏雪【主题题目】 关于强韧化处理的讨论【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所以因为【主题题目】高速钢淬火的冷却方法【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耿建亭【主题题目】热处理故事【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duckie109 【主题题目】轴类锻件等温正火专题【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所以因为【主题题目】不规范状态下的高温回火组织【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所以因为【主题题目】细长连杆的变形控制【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所以因为【主题题目】调质和正火的选择【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主题作者】陆丰【主题题目】一项令我疑惑多年的热处理工艺【链接】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2: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10-2-26 12:19 编辑

留出楼层
留出3个楼层有特殊用途,请不要删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2: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孤鸿踏雪
【主题题目及链接】关于碳氮共渗的工艺设计问题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53645&extra=page%3D1
【主题内容】关于碳氮问题的讨论话题,论坛里已经有过不少类似帖子,但始终未见到对碳氮共渗工艺设计(或编制)方面的系统论述,发此帖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大家交流一下对各种设备碳氮共渗工艺设计的理论依据或经验;当然,也欢迎与此相关的经验交流。希望大家踊跃发帖,广泛交流。以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而活跃论坛学术气氛最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孤鸿踏雪(3楼)
【回帖内容】钢的碳氮共渗(第一讲)
        碳氮共渗是碳氮原子同时渗入工件表面的一种化学热处理工艺。最早,碳氮共渗是在含氰根的盐浴中进行的,故此又称氰化。渗碳与渗氮相结合的的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1.氮的渗入降低了钢的临界点。氮是扩大γ相区的合金元素,降低了渗层的相变温度A1与A3,碳氮共渗可以在比较低的温度进行,温度不易过热,便于直接淬火,淬火变形小,热处理设备的寿命长。
        2.氮的渗入增加了共渗层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降低了临界淬火速度。采用比渗碳淬火缓和的冷却方式就足以形成马氏体,减少了变形开裂的倾向,淬透性差的钢制成的零件也能得到足够的淬火硬度。
        3.碳氮同时渗入,加大了它的扩散系数。840~860℃共渗时,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几乎等于或大于930℃渗碳时的扩散速度。
        共渗层比渗碳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强度;比渗氮零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低的表面脆性。
        按使用介质不同,碳氮共渗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固体碳氮共渗与固体渗碳相似,经常采用30~40%黄血盐,10%碳酸铵和50~60%木炭为渗剂。这种方法的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差,目前很少使用。液体碳氮共渗以氰盐为原料,历史悠久,质量容易控制,但氰盐有剧毒,且价格昂贵,使用受到限制。气体碳氮共渗的发展最快。
        按共渗温度,碳氮共渗一般分为低温(500~560℃)、中温(780~850℃)和高温~880~950℃)三种。前者以渗氮为主,现在已定义为氮碳共渗,后两者以渗碳为主。习惯上所说的碳氮共渗,主要指中温气体氮碳共渗。
        碳氮共渗零件的机械性能同渗层表面的碳氮浓度、渗层深度与浓度梯度有关。
        共渗层的碳氮浓度必须严格控制,含量过低,不能获得高的强度、硬度与理想的残余应力,影响耐磨性与疲劳强度。反之,则不仅表层出现大量不均匀的块状碳氮化合物,脆性增加;而且会使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剧增,影响表面硬度和疲劳强度。
        一般推荐最佳的碳、氮浓度分别为0.70~0.95%C和0.25~0.40%N。对于少数在高接触应力下工作的合金钢零件,当要求表面具有较多均匀分布的碳氮化合物颗粒时,表面含碳量可达1.20~1.50%,甚至2~3%,含氮量仍在0.50%以下。
        共渗层的深度应该与工件服役条件和钢材成分相适应。心部的含碳量较高或工件的承载能力较低时,如纺织机钢令圈、40Cr钢制汽车齿轮,渗层应薄些,常在0.50mm以上。一些原来渗碳的零件改为碳氮共渗,深度要求可适当减薄。
        共渗层中的浓度梯度宜尽量平缓,以保证层深与心部良好结合,防止渗层剥落。
【点评(可有可无)】7楼8楼及后序内容请关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3: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中国热处理
【主题题目及链接】零件正火后出现混晶现象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27446&extra=page%3D2
【主题内容】请教各位:我们厂里的零件正火后出现混晶现象,材料是20CrMo的,正火温度920.保温3小时.有的零件有,有的晶粒度很好,不知是何原因?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秋天的风(2楼)凌云谷 (14楼)
【回帖内容】秋天的风:这种情况与锻造有很大关系,请看下这个贴子:锻造工艺改变是否会引起零件渗碳淬火后晶粒粗大?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extra=&page=1
实在没有办法,用850度亚温正火试试。

凌云谷:原材料的带状、晶粒度、偏析都很好的情况下,经过锻造后正火,有时还会发生混晶的现象(晶粒度等级大,有异常大晶粒),这往往是锻造形变量在某个特定区域时特别容易发生,所以混晶一般在达到一定形变量的一定的深度或一定的轴径上被发现。
降低正火保温温度和减短时间可以降低概率但效果可能不明显。
增加正火冷速可以使总体晶粒度下降但要注意过快会引起贝氏体的形成而造成机加工性能变差。
等温正火,特别是球化等温正火,控制好等温前的冷速,则混晶现象可以很大改善。
多次正火,或球化退火+正火,基本可以解决混晶,但可能机械性能上韧性太好而引起断屑不好的问题。
【点评(可有可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3: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霜月
【主题题目及链接】锻造工艺改变是否会引起零件渗碳淬火后晶粒粗大?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p;extra=&page=1
【主题内容】材料为16CrMnBH的齿轮,以前一直采用天然气加热锻造,材料利用率低,现改为感应加热锻造。将同一炉钢材,部分采用天然气加热锻造,部分采用感应加热锻造,然后按相同的设备和工艺进行预先热处理、机加工,相同的热处理设备相同的工艺渗碳淬火、回火,结果天然气加热锻造的零件变形正常,显微组织合格;而感应加热锻造的齿轮变形异常,内孔椭圆最大达0.25mm,且心部晶粒粗大,为1#晶粒。
现请教各位:锻造工艺改变会引起零件渗碳淬火后心部晶粒异常长大吗?机理是什么?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qibao9891 (阿豹)(19楼)
【回帖内容】由于锻造工艺不当,工件晶粒晶界两侧存在的畸变能差,会导致再次加热时少数晶粒直接异常长大形成粗晶。
如果是这种原因造成的晶粒粗大,它通常表现为各个晶粒之间的相对大小极为悬殊,有的晶粒长得非常粗大。可以通过这点区分锻造温度过高造成的晶粒粗大。
造成这种粗晶的原因很多,主要有3点:一是锻造温度不当,过低;二是锻造温度过高且变形量小或不均匀(即15楼所说临界变形问题);三是材料偏析等。
结合楼主的描述,考虑可能的原因是第一条:锻造温度不当,过低。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感应加热工艺不当,没有设置预热和均温感应圈(或预热和均温阶段),加热速度过快,工件表面温度和心部温度有较大温差,导致工件心部始锻(或终锻)温度偏低。
解决方法:1.简单点的,可以改一下感应圈,合理的分配感应圈的表面功率,设置预热段和均温段,减慢加热速度,使内外温差减小。目的是使工件内外温度同时满足始锻和终锻温度。
2.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锻造后,不待温度降低,立即放入与锻造温度相同的炉中,透烧10min。目的是释放畸变能差。
以上主要涉及锻造常识,虽和热处理无关,但对解决此问题有参考价值,版主勿删。------让你们删怕了 。
个人愚见,隔山猜牛,不足为凭,诸位见笑。
看到这个帖子太晚了,一个月了,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点评(可有可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4: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bark123
【主题题目及链接】这工艺算什么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51637&extra=page%3D3
【主题内容】最近我们处理了一批30Mn2的辊子,规格:辊身最大直径485mm,长度:6160mm,要求:硬度200HBS以上。
技术员出的工艺是——正火
840保温6小时后,入水冷却8分钟,出水后在300度的炉子内随炉冷却。
想请问一下这样的处理方法能称为正火吗?
能达到目的吗?
处理后得到的组织是什么呢?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renbenfg(7楼)
【回帖内容】对于很大的工件来说,水冷其冷却速度并不是很快,因工件放热量很大,将水冷的速度抵消,也相当于空冷。但应力较大,在300度炉内缓冷,防止工件开裂。工艺正确实用性很强。
【点评(可有可无)】其它楼层的一些回复也有参考作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4: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 一张餐巾纸
【主题题目及链接】耐热钢渗氮层有三层,请帮助分析其组织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C9%F8%B5%AA%B2%E3
【主题内容】 耐热钢310S(0Cr25Ni20)渗氮层(腐蚀剂:王水),出现三层不同颜色,应当怎样认定它们的组织结构?请有此项经验的金相大师指点,先谢谢了!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一张餐巾纸(4楼)
【回帖内容】先说几句题外话
   对于学术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通常可以见到两种形式,一是用已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达到预先期待的结果,即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在实践中看到(得到)了某种结果,用已知的理论知识求得合理的解释,也就是用理论去‘套’,如果缺乏相关的理论,就用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以联想的方法提出所谓新颖的‘学说’来解释,独树‘学派’,至于‘套’得准不准,‘学说’是否正确,还得期待进一步的验证和修正。
   这两种形式,不论哪一种,都存在某种不确定性,如果能够达到基本上、大概没有错的水平就已经很好,要达到100%完美的吻合非常之难。正是往往存在着这种不确定性,才引起同行们质疑,并且争相追寻,‘打破沙锅问到底’,从而不断推动技术向前发展,也是专业学术问题之魅力所在。如果理论和实践得到较为完美的统一,成了铁定规律,也就成了公认的众所周知的‘常识’,对此问题的追寻告一段落。
   这就像用枪打靶一样,前者是预设一个靶子,然后举枪射击,力求打中靶心,得环数越多越好;后者是先打一枪,然后以抢眼为圆心画圆,貌似十环,给人以‘神枪手’的感觉,实际上并不代表枪法有那么‘神’。
   如不信,看看每一篇著作就不难发现其中写‘文章’的上述‘密宗’。这个问题,在本论坛的‘渗碳表面非马氏体组织的形成机理?’的讨论中体现得相当明显,发帖者大都是结合自己的实践引经据典而侃,各抒己见。然而,在既定的条件下,问题深入到一定层次后,究竟是哪一个(些)因素起决定作用?究竟谁掌握了真理,确切程度如何?在通用的常规法气体渗碳和氮碳共渗出现黑色组织的问题没有完全根绝之前,有一种‘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感觉,所以议论纷纷。
  回到本题
   本帖已经发出几日,坦白说,盼望能够曾经关注此问题的金相大师和热处理工作者的指点,学习、增长相关知识。‘玉米清阁’朋友发了一个与此类似的图片,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对此谢谢!
      25-20钢的耐蚀性比一般的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要高,常用的硝酸-酒精不能显现其组织。试来试去,采用王水可以显现渗氮层,而心部也只能腐蚀其晶界,基体呈弱腐蚀的浅灰色。
   我先开个头,‘用打一枪,然后以枪眼为圆心画圆’的办法解读这三层组织,目的还是希望得到曾经研究过此问题的大师的指点,也是渗氮技术发展中需要认识的一个问题。初步看法如下:
   相关资料显示,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含耐热钢)在通常较低的温度下渗氮,由于铬与氮的亲和力很强,优先于铁生成氮化物。表层由于大量铬与氮结合而使原奥氏体基体进入铁素体区,即在氮浓度较高的表面形成a+Cr4N(CrN)组织。按照铬溶于铁基体中使钢跳跃式钝化成为不锈钢的铬含量n/8定律(铬原子量/铁原子量),此时a相中的铬含量(重量比)降至11.7%以下,电极电位由不锈钢所具有的高值跳跃式的降了下来,又有第二相氮化铬存在,抗蚀性明显下降,所以表层呈灰黑色。
   由表面再向内部,随着氮浓度的减少,生成氮化铬的数量也减少,部分奥氏体组织保留下来,渗氮层的的组织为奥氏体+铁素体+氮化铬,此时基体的含铬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仍在11.7%以上(电极电位跳跃式增高第一台阶),相对于外层,抗蚀性有陡然(出现清晰地界限)的提高;但是,这一层的含铬量要低于心部基体(23.3%Cr,电极电位跳跃式增高的第二台阶),亦有氮化铬存在,抗腐蚀性不如基体好,而呈稍浅的灰色。
   至于在基体和渗氮层的界面上,为什么会呈现一个腐蚀更明显的 ‘带’?是界面上为两种不同含铬量的基体,电极电位出现了特大(跳跃)的电位差,使用的又是强烈的腐蚀剂而造成的电偶腐蚀,还是另有原因?就无法推断了!
   上述看法,牵强附会。要写成文章投稿,肯定甩进垃圾篓。在论坛上,碰到一点自认为的新鲜事,拿出来论一论,活跃一下思路,则可以得到宽容。如果有人说:‘是瞎说一气!’我坦率承认。因为没有客观数据为证,只是引据推断而‘套’上去的一个‘圆’。如果谁有条件也有兴趣,借助于x射线、电镜、不同腐蚀剂(金相)和其它科学手段深入研究一番,应当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再者,哪位朋友有相关文章拿出来共享,甚为感激!
【点评(可有可无)】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2-26 15: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小时
【主题题目及链接】12Cr2Mo在什么温度下回火能得到大量贝氏体?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53986&extra=page%3D5
【主题内容】请教,12Cr2Mo在什么温度下回火能得到大量贝氏体?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fqhhg(18楼)
【回帖内容】很危险,强度有问题,另回火参数Pt值太大,超过20.8,Akv值(尤其是低温冲击)将大幅下降。
你做的锻件?可能是洛阳院或北京院按钢板设置的回火温度最低限定710C吧,那是书呆子们搞的,对锻件不适用(对钢板可用,因钢板在多道轧制水淬强冷及控轧工艺指导下,终轧温度都较低,组织畸变厉害,晶粒很细,且钢板最厚不过200mm,尽管随后910~930C奥氏体化重结晶温度下短时间保温下有回复,总体上组织细且均匀,它对高一点的回火温度能适应),锻件壁厚大,要想重结晶时固溶透,保温时间远大于钢板,晶粒粗化现象远远超过钢板,尽管淬后组织大大改善,但仍不及钢板,所以不宜于在超过700C下长时间加热保温。
既然大家对此都感兴趣,我把十几年前的资料选了几个较好的传上来吧。
日本制钢,加氢器用2.25Cr1Mo厚壁件.part1.rar (1.81 MB)
日本制钢,加氢器用2.25Cr1Mo厚壁件
CrMo钢(比利时Dilinger))
大型锻件回火参数Pt的计算
密歇根,2.25Cr1Mo的相变特性
日本制钢所对2.25Cr1Mo钢做的试验和转变图
神户制钢所,VCD对2.25Cr1Mo性能的影响.
【点评(可有可无)】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感谢提供!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20: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搬运工
【主题题目及链接】锻件未经正火对后续热处理及最终性能的影响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43873&extra=page%3D2
【主题内容】请大家讨论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横笛吹雨(5楼)  zhx909 (21楼)
【回帖内容】横笛吹雨:我这里没有锻件,所以趁大批行家还没及时赶到先蒙两句;第一为了学习,第二抛砖引玉,第三为高工摇旗呐喊,第四也期望能为楼上(3#)兄弟的超强创新加一把油;P
正火的另一不太常用的名词叫正常化,应该间接道出了正火的目的------使锻件回复正常状态-------细化晶粒、消除应力、消除异常组织等等;而锻件的应用范围又很宽:
1、有的锻后正火直接作为最终热处理,这不能省略,何况很多还带着强度、塑性等性能指标要求,这就不止是正常化了,还有强化的功能。不正火肯定达不到要求的性能。
2、有的锻后需要调质处理,那么调质之前是否需要正火?简单不重要件不需要(如果客户要求那就没办法了只能照办),变形要求严格的要正火,有异常组织(如魏氏体)的应先通过正火消除,否则淬火加热也不能消除直接影响性能..........
3、有的锻后需要渗碳淬火,如果不正火,则变形不好保证;并且粗大的组织也可能造成晶粒遗传不理渗碳淬火组织的控制(钢看到一篇论文称原始组织直接影响后续渗碳淬火的马氏体、残奥的级别);如果有魏氏组织、贝氏体等还容易造成混晶(在一个帖子中讨论过这个问题,有待霜月专家补充).........
4、期待“在有缺陷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不重新正火)改善最终热处理性能”的工艺早日出台!
勉强不算灌水,但也只能算是隔靴搔痒了

zhx909 :楼上各位已将不进行正火对产品各方面的影响说清了,但我觉得还有一个生产中的客观问题没有被重视,那就是采用正火可以使批量产品的性能保持一致,(锻后不正火或采用所谓的余热退火一般不能保证每批每件产品的组织和性能的一致,更不用说不同批次),也就是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再现能力.这对于齿轮等有较高要求(加工要求及金相和变形要求)的产品而言,正火就是保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省略.
对于一个不太重要的结构件,如果加工不成问题,或者用锻造就是为了省材料,也可省了正火这个成本.
【点评(可有可无)】其它一些楼层的回复也是不错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0: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cutexia620
【主题题目及链接】钢管的淬火处理是不是一定要加内喷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50910&extra=page%3D1
【主题内容】钢管的淬火处理是不是一定要加内喷,如果不加内喷会发生什么情况,内喷是进水之前内喷还是进水后再内喷?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草原的风(6楼)mycai5 (7楼)hiwin (9楼)
【回帖内容】
草原的风:据我所知不一定非得需要内喷,包头的447厂的103车间就是专门对我们国家兵器上的炮管(包括坦克炮、舰炮)进行热处理的专业车间,炮管的热处理就没有进行内喷,不过他们采用的材料是PCrNiMo,所采用的材料可能跟楼主不同。他们的炮管尺寸最大的是舰炮,也都完全淬透了,几十年都没有什么问题。
mycai5 :楼主提出的问题很好,我们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也提出过类似的问题
经过探讨后,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根据性能要求,可以内喷也可以不内喷。
1、当要求钢管内外性能均匀时,比如都是回火索氏体,那么就外淋的同时也内喷
2、当要求钢管外表面硬、耐磨,而内表面软、韧性好时,这种情况一般是厚壁管壁厚(薄壁管不易控制),这是建议可以不内喷。
上述观点,也需要探讨!
hiwin:在外淋的同时是否需要内喷,我个人的观点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在下列情况下可以不内喷:
1、壁厚较薄的钢管;
2、淬透性好的钢;
3、对表和内壁有特殊性能要求的厚壁钢管产品,如外表要求硬度高耐磨性好而内表面要求有一定的塑性等;
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内喷:
1、壁厚较厚的钢管;
2、淬透性比较差的钢种;
3、对组织均匀度有严格要求的产品;
【点评(可有可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09: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dhzhou888
【主题题目及链接】氮碳共渗时的现场金相检验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400&highlight=
【主题内容】氮碳共渗时的现场金相检验
                     无锡法福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周鼎华   

  无论是气体氮碳共渗还是液体氮碳共渗,其渗层组织大同小异,通常是由化合物层和扩散物层组成。化合物层主要是ε-Fe2-3N,还有γ’-Fe4N相。在光学显微镜下通常不能分辩化合层中不同的相。这是因为γ’相成份范围狭窄。按反应扩散原理判断,γ’相区必然很薄。而ε和γ’都有很好的耐腐蚀性,侵蚀时不易显示,在按常规制备的金相试样中二者难以区分,只见一层“白亮层”。与化合物层毗邻的是扩散层。在Fe-C-N三元系共析温度(~565℃)下渗入到扩散层中的氮固溶于α-Fe中,随后快冷,成为过饱和氮的α-Fe固溶体。在生产实际中,为了控制氮碳共渗的质量,采用金相法是最方便有效的方法。下面作简要介绍。
一、现场金相检验的目的
现场金相检验不是最终检验,它是检验渗层深度,调整工艺参数的手段。测渗层深度的方法通常有金相法和显微硬度法两种,而金相法比较方便。现场金相检验要求快、准。达不到这两点,就无法及时调整参数,也达不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二、试样的制备
在大批量、品种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应制作与工件同种材料,同样预先热处理状态的试样。化合物层深度的检测准确与否,最重要的是制样保护。应保证在制样过程中,试样不倒角,化合物层不剥落,保持完整的形貌。如果保护不好,可能造成化合物外层剥落,只残留内层一部分化合物,测得的化合物层比实际深度浅,也可能造成合物层全部剥落,看不到化合物层,误以为没有渗层。为了得到完整的化合物层,在制样的时候,样品与压块之间应用<0.02mm的不锈钢薄片隔开,并用螺钉夹紧,使试样与不锈钢片之间无间隙。此外,在很多情况下要实物取样。试样切割时一定要注意冷却,切割进刀量不要太大。切割好的试样用酚醛塑料粉镶嵌。接着以下操作:
1.粗磨:用200#干湿两用金相砂纸。要把试样磨去0.20~0.50mm。磨时要加水冷却。粗磨很关键,要把试样切割时的热影响区磨掉,还要把试样磨平。即使是镶嵌试样,如果操作者的手势不好,用力不匀,或者砂纸已钝,都可能磨坏试样。最终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假象。
2.精磨:用1000#或1200#的金相砂纸,精磨时仍要加水冷却。
3.抛光:用M3.5人造金刚石研磨膏,或者用W3.5高效金刚石喷雾抛光剂抛光。
三、侵蚀剂
对普通的结构钢、工具钢可以采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对不锈钢、耐热钢在普通腐蚀效果不佳时,可以用FeC13浸蚀剂:
CuCl2&#8226;2NH4&#8226;H2O            0.5g
FeCl3                     6g
HCl                       2.5ml
H2O                       75ml
铸铁件可以用硒酸或亚硒酸侵蚀剂:
H2SeO4                    3ml(H2SeO3  5g)
HCl                       20ml(10mI用于H2SeO3)
C2H5OH                    100ml
侵蚀时间一般为10—20秒钟。
现场检验讲究一个速度。试样在抛光后要用水冲洗,然后用电吹风吹干,侵蚀后的试样也要水洗,然后用电吹风吹干。为了加快吹干,在试样水洗后,在其表面滴几滴无水酒精,可大大提高吹干速度。当我们从显微镜里观察到渗层的深度,形态后,可以很快判断产品合格与否,工艺参数是否要调整。
本文刊登于《无锡热处理》2003年4期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dhzhou888
【回帖内容】PDF文档
【点评(可有可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10: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玉米清阁
【主题题目及链接】软氮化后回火降硬度,是否可行?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31369&highlight=
【主题内容】20CrMo材质
570℃×2h氮化,410℃×20min氧化
出炉表面硬度720HV1(技术要求550-750HV)
客户认为硬度偏高了,希望把硬度降至680左右。
大家讨论下:
1.回火能否把硬度从720HV降至680?
2 该使用多高温度?
3.回火是否对工件表面耐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孤鸿踏雪(13楼)
【回帖内容】对于氮化(或软氮化)硬度高的问题有以下不同看法:
   一般而言,国内用户对于氮化(软氮化)的渗层深度及表面硬度均无上限要求,但国外用户则不同。我司有两个国外顾客,其氮化层深及表面硬度均规定了上限,对于楼主所提的问题,沟通是最后的办法,因为在脆性合格的前提下,表面硬度高一点有何妨碍?但如沟通起来有困难,为什么不可以回火呢?回火看似有点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甚至像7#帖所言:得不偿失。但你有什么高招呢?回火温度并不像2楼所讲的200度就能降下来的!试问:你氮化的工艺温度是多少?你即使用氮化工艺温度也未必能使表面硬度降下来。而像6楼所说的提高工艺温度和提高氨分解率,理论上说得通,但温度提高到多高?分解率提高到多高?2楼所说的回火温度可以上手册上查,请问那一个手册能提供这样的数据?我个人的看法:回火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回火温度肯定高于原氮化工艺温度,具体是多少,最好是通过试验确定。我本人曾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具体数据需要查我的试验记录,现在尚不方便。
【点评(可有可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19: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ferfer4
【主题题目及链接】氮化时,在炉罐上部出现白色的粉末,是什么?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53408&highlight=
【主题内容】我司在进行氮化时,有时在氮化炉罐的上部,风扇等处出现白色的粉状物,不知道大家遇见过没有,我怀疑是一种氨盐,很奇怪。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aaron01(6楼)(8楼)
【回帖内容】
楼主的设备经常做软氮化工艺吗?
碳酸铵化学式(NH4)2CO3·H2O,分子量114.10。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有氨味。溶于冷水。
按我们氮化炉使用规定,每次做完软氮化工艺,必须清理炉内固体粉末等杂质,主要就是针对碳酸铵的,炉内碳酸铵对预抽真空型气冷氮化炉的危害是:
1,长时间做软氮化工艺,容易沉积在热交换器里,引起换热效果下降。
2,污染真空系统。
【点评(可有可无)】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3-1 13: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孙家见
【主题题目及链接】汽车齿轮渗碳淬火后齿形变形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53428&extra=page%3D4
【主题内容】汽车齿轮渗碳淬火后齿形变形不合格,对方要判定报废。请各位同行指点应该怎么处理。谢谢。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aaron01 (5楼)霜月(19楼)
【回帖内容】
aaron01:第一步,检查这几炉产品的工艺曲线,确认没有问题,
2,检查产品淬火后金相,心部化学成分和组织,特别关注心部晶粒大小,偏析情况。
3,检查炉温,淬火介质是否异常。
4,请客户提供热处理前齿形角度误差检测报告。
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措施,请各位高手补充。

霜月:绗齿能少量纠正渗碳淬火后引起的齿形齿向变形,建议与客户沟通,可采用修磨齿方法进行纠正。
【点评(可有可无)】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6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6 感谢提供!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12: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MYG
【主题题目及链接】GCr15球化退火表面片状珠光体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33407&highlight=
【主题内容】脱碳层新标准GB/T224-2008将于4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附录A中有4张脱碳层的金相照片,其中1张为GCr15球化退火表面片状珠光体(见下图)。我认为:这张照片中存在碳化物减少现象,定为脱碳层是正确的,但对其组织说明,我认为不妥,GCr15球化退火脱碳层应以碳化物减少为特征,而不能以碳化物形状为特征。
我在检验时经常发现表面片状珠光体,有的为细片状,有的为粗片状,有时并不存在碳化物减少现象。对于表面存在片状,但碳化物没有减少这种现象,应按球化不良评定,如出现粗片状珠光体,是表层过热而引起,定为脱碳层就混淆了缺陷的性质,而不同的缺陷,解决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所以,发现片状就定为脱碳层会对退火质量产生影响。
如果你公司也生产GCr15退火材,你对此现象有什么看法?欢迎参与讨论。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省略)
【回帖内容】(省略)
【点评(可有可无)】每个楼层的回帖都可以浏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10: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星期五
【主题题目及链接】请帮忙分析,个别产品碳化物级别超差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54279&highlight=
【主题内容】连续炉渗碳淬火,同一排产品加工、出现个别产品碳化物级别超差问题。问题是同一材料、同状态的其他产品没有出现不合格现象,这几类产品在炉中是连续交替不断装入。请解答?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老热工(16楼) aaron01 (18楼)
【回帖内容】
老热工:我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前面的零件(20rMo)在渗碳时都正常,在换成锥齿轮后,碳化物组织级别一下子就超差了.我们总结了其原因是锥齿轮装炉量明显比其它盘齿轮装炉量要小,升温快,表面积小,尤其是在锥齿轮的尖角部在交替装炉后碳势还一时调整不到位或渗剂流量没有调整下来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要根据齿轮装炉量及时调整工艺参数是很重要的.但两种明显差异较大的零件在交替装入时是很难调整的.要考虑在交替装炉时不要出现这种过分差异的情况并及时调整工艺就能平稳过渡过来.

aaron01: 补充一种可能,奥氏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碳能力是不同的,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碳化物析出可能性越大。如果楼主的连续炉降温淬火区温度均匀性不好,表面碳浓度又处在临界状态,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总之,出现碳化物超差问题,就是因为工件表面碳浓度超出奥氏体饱和碳浓度,降低碳势或者提高淬火温度都可改善,楼主可以根据实际工件要求进行调整。
【点评(可有可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0: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帖作者(楼主)】所以因为
【主题题目及链接】机用绞刀的工艺改进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37218&highlight=
【主题内容】产品名称:机用直柄绞刀  材料牌号:9SiCr
技术要求:柄部硬度30-45HRc,刃部硬度63-65HRc,径向跳动≤0.2mm
工艺使用设备:马蹄形中温盐浴炉(预热炉),板条形中温盐浴炉(淬火炉),硝盐分级炉,硝盐低温回火炉,硝盐高温回火炉,洛氏硬度机,校直机,热水清洗槽,发黑槽。
概述:9SiCr钢因含硅量较高(硅是石墨化元素),在热处理过程中容易脱碳,所以热处理后不允许绞刀刃部有脱碳现象,它的淬火温度为860-870℃,超过880℃容易使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淬火后得到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并使残奥增加,导致绞刀强度、硬度及耐磨性下降,影响绞刀使用性能和精度;但加热温度低于850℃其合金碳化物不能充分溶入奥氏体,合金元素不能发挥作用,淬透性和机械性能均受影响。
机用绞刀在未热处理前的组织状况为珠光体,球化级别为2-5级。经热处理后的组织应是马氏体+碳化物+残奥。9SiCr的淬透性比较好,尺寸45mm左右的绞刀,采用160℃分级冷却均能淬透,也可以用油冷却。
机用绞刀为我公司常规产品,规格、批量比较多;几十年来一直采用传统工艺生产操作,工艺上无任何突破。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所以因为
【回帖内容】
机用绞刀原热处理工艺路线为:
1、柄部加热→冷却→清洗→回火→清洗→检测柄部硬度
2、刃部预热→加热→冷却→清洗→回火→清洗→检测刃部硬度及脱碳情况→发黑→外观检查→送出
机用绞刀原热处理工艺路线阐述
1、进行柄部处理:加热温度920℃,保温时间按15s/mm计算(属于快速加热)→从炉中取出浸入硝盐分级炉冷却,温度160℃→待工件冷至室温,用热水清洗槽清洗→回火处理,用高温回火炉600℃加热,保温1h→待工件冷至室温,用热水清洗槽清洗→检测柄部硬度。
2、进行刃部处理:预热温度650℃,保温时间按2min/mm计算→加热温度870℃,保温时间按2min/mm→从炉中取出浸入硝盐分级炉冷却,温度160℃(分级淬火,控制变形)→待工件冷至室温,用热水清洗槽清洗→回火处理,硝盐低温回火炉160℃加热,保温时间2h→待工件冷至室温,用热水清洗槽清洗→检测刃部硬度及脱碳情况→校直→发黑→外观检测→送出。

改进后的机用绞刀热处理工艺路线为:
1、柄部加热→风冷→检测柄部硬度。
2、刃部处理工艺路线不变
改进后的机用绞刀热处理工艺路线阐述
1、进行柄部处理:加热温度950℃,保温时间按25s/mm计算(属于快速加热)→从炉中取出风冷→待冷至室温后检测柄部硬度。
2、刃部处理与原工艺路线相同。
总结:机用绞刀在使用时每分钟为40-80转/min,对柄部无强度要求,只要有一定的硬度和淬硬层即可满足其使用性能。
9SiCr机用绞刀柄部用950℃加热,因时间短,奥氏体晶粒度无明显长大倾向,采用风冷,待刃部处理结束后一起用160℃硝盐低温回火炉回火,柄部硬度达到32-33HRc。
此改进工艺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能耗,经济效益显著。工艺执行十多年来,无不良反映,适用于9SiCr各种机用、手用绞刀。
【点评(可有可无)】论坛各位同仁,如在处理此类型的产品时,可参考此工艺。
对此工艺有疑问或看法,欢迎大家讨论交流,以便进一步完善,谢谢大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9: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10-4-17 09:12 编辑

【主题帖作者(楼主)】温庆远
【主题题目及链接】地沟油提纯后是热处理光亮淬火剂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55477&extra=page%3D1
【主题内容】地沟油问题我想说两句,它是放错了地方,人是不能吃的,但是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如果把它作为热处理淬火剂,那是绝妙是上品(属光亮淬火剂),缺点是受热老化的快,可以加抗老剂来优化。希望各位专家讨论是否可行,变废为宝功德无量。(申请专利属热处理论坛共有)
【精彩回帖者及耧层】qibao9891   9楼  大虫 22楼
【回帖内容】qibao9891   9楼     我也想了很长时间了。
不仅如此,作为切削用油也很好。目前只有在深孔钻这种难加工的地方才舍得使用植物油,比如花生油和菜籽油。如果能用地沟油代替,那得省下多少好花生油!
估计这地沟油不仅是光亮淬火油,还是快速淬火油。
大虫 22楼
这个讨论很有意思,我们的坛友很有创新精神。
    由于以前曾经研究过一段时间油品的净化及脱水处理设备,并且在自己的网站上还有一些产品介绍,经常会收到全国各地的一些很有意思的电话,无一例外都有点羞羞答答,含含糊糊。问我能否把含水含杂质的油处理干净,再一细问,说是精炼油,豆油。我就直接问,是不是地沟油,一律回答不是,但其实大家都很明白。没想到居然会被做潲水油和地沟油的朋友盯上。
    针对热处理的用途,其实植物油在某些性能上来讲比矿物油更合适,比如更高的闪点,更低的粘度,更小的污染,生物降解性好,其高温阶段的冷却更快,而对流阶段的开始温度更高(沸点高的原因),低温冷速更慢。没有得到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及抗氧化的问题。由于很多植物油有大量不饱和双键,其水解稳定性及抗氧化性通常比矿物油要差,另外很多植物油的凝点不太理想,所以这些性能上需要改进。
    去年曾给深圳的一家客户提供了一次实验,用的就是改进后的植物油,当时客人的要求是不低于230度的油温淬火,又要求保证光亮性,(当时考虑过硅油,但200元/KG的价格显然是客户无法接受的。)我们主要是比较担心使用寿命的问题,现在还在跟踪过程中,希望可以有一个好结果。
    个人认为,地沟油变淬火油是个很好的创意,可以使用的关键就在于保证地沟油的稳定及长时间的使用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7 20:03 , Processed in 0.0646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