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72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发表于 2011-12-20 02: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楼主的工件有多大?是合金球铁还是非合金球铁吗?如果比较大或者说不是足够小,很难得到全部无碳化物贝氏体的。无碳化物贝氏体是指由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它由大致平行的条状铁素体组成,条状铁素体之间有一定距离,有时距离较大,条间一般为富碳奥氏体。这种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时,有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或转变成马氏体,也有可能全部保留到室温,成为残留奥氏体(retained austenite, AR)。在Si、Al等元素含量较高的钢中,会产生类似于无碳化物贝氏体的组织。
球铁含硅高,硅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硅溶于铁水中凝固后可溶于铁的固溶体A或F内。当A冷却到无论是BU还是BL区发生A→F转变时, 产生的F内已溶有Si,被称作贝氏体-铁素体( B-F),亦称无碳化物贝氏体。当B-F形核并向A体内生长时,碳同时从正在生长的B-F板条或叶片间排出,只能进入周围的A中。随着A→F转变的进程,剩余的A不断被碳所富集。当A富碳到一定程度后,就稳定下来,B-F 的生长也停止。所以贝氏体转变不可能100%的完成。于是形成一排排条状B-F之间夹着高碳的A的BU,或针状、竹叶状、草丛状B-F与高碳奥氏体(钢中也是渗碳体)犬牙交错般混杂在一起的BL。这就是等温淬火球铁的基体组织。夹杂在B-F之间的剩余A中,碳的富集可高达1. 6%~2%,其Ms点可降至-80℃,甚至-120℃。因此,具有很高的热力学上的稳定性。使球铁等温淬火后,在室温下仍然保留这种B-F+富碳奥氏体的组织。通常等温淬火球铁中A量在25%~50%(体积分数),对BU球铁则以30%~40%最为合适。现在把这种针状铁素体和富碳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叫做奥铁体。需要说明的是钢中没有奥铁体。正是这种独特的显微组织,使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