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6707|回复: 4

[求助] 无碳化物贝氏体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30 21: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各位老师请教个问题, 球墨铸铁900℃保温350℃等温,要获得是无碳贝氏体,  为什么有时候会得到屈氏体组织?   

签到天数: 270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1-10-31 08: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碳化物贝氏体由板条铁素体束及未转变的奥氏体组成,在铁素体之间为定富碳的奥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内均无碳化物析出,故称为无碳化物贝氏体,是贝氏体的一种特殊形态。其形成温度是在贝氏体转变的最高温度范围内形成。而贝氏体与屈氏体的形成温度又很难划分,所以我觉得得到屈氏体应该在意料之中吧!只有在控制温度上下功夫了!个人愚见!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31 20: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yq999999 于 2011-10-31 20:57 编辑

我觉得可以从改变成分上来控制一下的。。我个人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20: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r_lyy 发表于 2011-10-31 08:17
无碳化物贝氏体由板条铁素体束及未转变的奥氏体组成,在铁素体之间为定富碳的奥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内均无 ...

就是一个难控制,   我们的设备不是太先进     盐浴槽里的温差最大有12℃。 能不能从改变成分上来控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2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1-12-20 02: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楼主的工件有多大?是合金球铁还是非合金球铁吗?如果比较大或者说不是足够小,很难得到全部无碳化物贝氏体的。无碳化物贝氏体是指由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它由大致平行的条状铁素体组成,条状铁素体之间有一定距离,有时距离较大,条间一般为富碳奥氏体。这种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时,有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或转变成马氏体,也有可能全部保留到室温,成为残留奥氏体(retained austenite, AR)。在Si、Al等元素含量较高的钢中,会产生类似于无碳化物贝氏体的组织。
球铁含硅高,硅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硅溶于铁水中凝固后可溶于铁的固溶体A或F内。当A冷却到无论是BU还是BL区发生A→F转变时, 产生的F内已溶有Si,被称作贝氏体-铁素体( B-F),亦称无碳化物贝氏体。当B-F形核并向A体内生长时,碳同时从正在生长的B-F板条或叶片间排出,只能进入周围的A中。随着A→F转变的进程,剩余的A不断被碳所富集。当A富碳到一定程度后,就稳定下来,B-F 的生长也停止。所以贝氏体转变不可能100%的完成。于是形成一排排条状B-F之间夹着高碳的A的BU,或针状、竹叶状、草丛状B-F与高碳奥氏体(钢中也是渗碳体)犬牙交错般混杂在一起的BL。这就是等温淬火球铁的基体组织。夹杂在B-F之间的剩余A中,碳的富集可高达1. 6%~2%,其Ms点可降至-80℃,甚至-120℃。因此,具有很高的热力学上的稳定性。使球铁等温淬火后,在室温下仍然保留这种B-F+富碳奥氏体的组织。通常等温淬火球铁中A量在25%~50%(体积分数),对BU球铁则以30%~40%最为合适。现在把这种针状铁素体和富碳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叫做奥铁体。需要说明的是钢中没有奥铁体。正是这种独特的显微组织,使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8-8 21:29 , Processed in 0.06227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