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4515|回复: 9

[讨论] 轴承圈热处理后深冷要注意什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6 10: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温庆远 发表于 2012-3-14 13:27
日本和我国的冷处理工艺不尽相同,我国是淬火后冷水清洗马上进行冷处理,而日本是淬火后放入100度沸水,30分 ...

是,中国的热处理手册,轴承热处理那部分也是那么说的,111页,是先进行110-130度的预回火,然后深冷.

签到天数: 51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3-14 13: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出真理,主要的是能达到产品要求、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3-14 13: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冷处理后取出工件不要直接置于室温空气中,而应投入到自来水或热水中去。这不是冷却,这相当于快速加热(急热),这种操作工艺叫做冷处理急热法。冷处理急冷产生的内应力,通过冷处理急热法而被消除。因而,仅能通过低温回火的工具钢(SK,SKS,SKD11)因为低温回火几乎不大可能消除淬火内应力的缘故,可通过冷处理急热法,不仅能提高硬度,而且还能还能消除内应力。总之,可以说消除残余奥氏体和内应力是一举两得。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3-14 13: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外的技术中,的确对深冷的时效有一定的要求
主要理论来源于淬火后工件组织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而深冷是淬火过程的延续,及时深冷对工件组织影响也会更加明显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3-14 13: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3-14 13:53 编辑

日本和我国的冷处理工艺不尽相同,我国是淬火后冷水清洗马上进行冷处理,而日本是淬火后放入100度沸水,30分钟再进行冷处理(日本朋友大和久重雄先生来沈讲学讲演稿。)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2-3-14 12: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天天都做冷冻处理 淬火经过清洗后1小时内装入冰箱  出冰箱后也是1小时内进行回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4 10: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3-14 10:58 编辑

    关于深冷处理的帖子楼主可以自己翻找一下。
    看看这个个帖子http://www.rclbbs.com/forum.php? ... 6&fromuid=3140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9: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老外说,热处理淬火完成后要在十分钟之内转入深冷(我们是5-10度的水槽),否则会造成裂纹,但是我在国内的手册上却没看到这样的说法,只是说淬火后到深冷不能超过2个小时,看来深冷的操作也是有很多学问的,你们是如何操作的呢?

签到天数: 7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3-20 12: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日本企业的流程是,淬火→110±10℃,50min回火→深度低温处理90min→取出160℃回火,
据说产品使用在飞机引擎上的。

签到天数: 15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6-5 15: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庆远 发表于 2012-3-14 13:27
日本和我国的冷处理工艺不尽相同,我国是淬火后冷水清洗马上进行冷处理,而日本是淬火后放入100度沸水,30分 ...

前辈!日本的做法是否与材料有关?


我们有一4715材料(似乎类似15crnimo)渗碳后直接淬火残奥较多,硬度也在下限。冰冷处后,硬度合格,残奥合格,但是出现裂纹。

我们是否采用多次淬火方法较好?若使用深冷,都要注意哪些方面?

望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6 07:05 , Processed in 0.08017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