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jsenchun

[讨论] 当前金属材料教科书基础理论的错误

 关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2: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其实,体心立方也能溶解碳,但由于间隙太小,碳溶入后会产生很大的晶格畸变,使体系能量升高,导致其不稳定,故碳在体心立方晶格的溶解度很低。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4: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zzrzzr 发表于 2013-5-31 12:56
其实,体心立方也能溶解碳,但由于间隙太小,碳溶入后会产生很大的晶格畸变,使体系能量升高,导致其不稳定 ...

很滑稽,铁是晶体,其结构是面心与体心立方结构,碳化物不是晶体,在碳钢中不足2%,讨论碳钢性能却用2%的碳化物,你觉得滑稽吗?“材料的性能是结构决定的”,这是原则,铁的结构是什么,应该清楚。现代的理论居然研究起碳化物的结构,又是什么密排六方,真是无聊。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4: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jsenchun 发表于 2013-5-31 12:30
教科书已讲明,有缺陷的体心立方晶体,碳原子会乘机进入晶体内部,几率是十万分之八到万分之二。称之为“ ...

铁素体是怎样的一种晶体结构?
铁素体晶粒内部含有碳吗【你千万不要回答说铁素体晶粒内部不含碳】?含量多少?
“十万分之八”、“万分之二”与“0,0218%以下”是否在数量级上接近?
你说“理论已证明并有具体数据,已非常清楚地说明 。体心立方晶体内部不容碳原子进入”,你怎样理解铁素体晶体内部固溶的碳或者说碳是以怎样一种形态固溶于铁素体晶粒中的?
我认为不是人家钻牛角尖,而是你对很多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4: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jsenchun 发表于 2013-5-31 14:16
很滑稽,铁是晶体,其结构是面心与体心立方结构,碳化物不是晶体,在碳钢中不足2%,讨论碳钢性能却用2%的 ...

你好!
我们这是在交流,无其它别的意思。
请问:
什么理论说明过“体心立方晶体内部不容碳原子进入”?
这是你个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吗?
这个必须要交代清楚.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5: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jsenchun 发表于 2013-5-31 12:30
教科书已讲明,有缺陷的体心立方晶体,碳原子会乘机进入晶体内部,几率是十万分之八到万分之二。称之为“ ...

书中的“十万分之八”、“万分之二”都是有很具体的所指的。
这也正说明铁素体晶体内部是能够“溶碳”的,只是不同条件下的溶碳量不同而已,
你怎么会得出个“体心立方晶体内部不容碳原子进入“这样一个结论的呢?

概念不清楚的情况下,之后的推理也好,理论研究也好,是不会有一个正确的结果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6: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jsenchun 发表于 2013-5-31 14:16
很滑稽,铁是晶体,其结构是面心与体心立方结构,碳化物不是晶体,在碳钢中不足2%,讨论碳钢性能却用2%的 ...

我彻底无语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6: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3-6-1 17:47 编辑

     我来系统回答楼主的60个命题,由于内容很多,所以将楼主的60个命题分6个帖子(每帖10个命题)探讨:

    1.纯铁晶体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该是研究金属的原始依据,为什么在C曲线中没有依据原始理论进行分析认识?
  不知道楼主所讲的“纯铁晶体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指什么曲线,不才以为,“纯铁晶体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该是指工业纯铁的结晶过程的同素异晶转变。对楼主的“为什么在C曲线中没有依据原始理论进行分析认识”参悟不透。   
  
    2.各种合金元素在铁晶体中存在,它属于铁晶体结构中的什么?
  仅仅根据楼主这个命题,我的回答是,既然是“铁晶体”,这些合金元素只能以溶质原子的方式存在于铁的晶格内,当然也有与铁亲和力很强的元素,与铁形成第二相的;   
  
    3.各种相结构是属于铁晶体出现少量杂质后的晶体平衡态相结构,那么在各种相结构中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各种相结构是属于铁晶体出现少量杂质后的晶体平衡态相结构”不知道这个结论出自那本经典?可否给个截图或索引?
  “那么在各种相结构中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建议楼主先例举几种相结构   
  
    4.各种少量合金元素在铁晶体中出现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它们是碳钢产生硬度的结构原因吗?   
    碳钢产生硬度的原因很多,除了表面改性,主要是马氏体强化,而不是晶体缺陷。
  
  5.在铁结构中是晶界产生硬度吗?合金元素能增加多少晶界?   
    晶界和合金元素会产生硬度吗?请提供它的出处。
  
  6.碳在碳钢中的作用是什么?是它使碳钢变硬吗?   
    请您先弄清什么是铁?什么是钢?然后在研究碳素钢的硬化机制。
  
  7.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间隙容纳碳原子,但它属于软态相;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的间隙不容纳碳原子,但它能产生很高的硬度,以碳原子论硬度的理论不成立。如果认为碳原子不能使晶体变硬,是分子级的碳化物使晶体变硬,又一个问题是,碳化物在钢晶体中的含量有几多?几个钢珠放入气球里,气球充气,这时充满气的气球的硬度等于钢球的硬度吗?如果钢珠不能使气球变硬的道理成立,那么碳原子、碳化物使钢变硬的认识就是错误的。“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间隙容纳碳原子,但它属于软态相;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的间隙不容纳碳原子,但它能产生很高的硬度,以碳原子论硬度的理论不成立。”
    这句话暴露了楼主连马氏体结构和马氏体转变这些基本概念都没有弄明白。
  
  8.铁是有生命的物质吗?其表现是什么?各个铁元素的单晶体的强弱是一致的吗?
  恕老孤愚笨,这个命题使我丈二和尚。
     
    9.不同含碳量的碳钢,其晶体同素异构转变温度不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您把铁碳合金相图的几种典型含碳量合金的冷却转变特征再参研10遍,如果还不明白,那就照着百遍。如果您在大学学的是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我相信用不了10遍;反之,如果您不是学材料热处理专业的,是半路出家,那么参研100遍还搞不明白,建议还是早点改行。或是搞点热处理现场实务,不要再搞基础理论研究了。
       
    10.碳钢的同素异构转变温度较纯铁低,那么晶体必定较纯铁的晶体小,晶轴、枝晶也会不同,那后果应该是什么?是不是必然导致碳钢的硬度比纯铁高。
  “碳钢的同素异构转变温度较纯铁低,那么晶体必定较纯铁的晶体小”,二者没有逻辑关系。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30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3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7: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3-6-1 17:55 编辑

  11.金相的微观是指局部?还是代表宏观全部?对于合金钢,合金元素在铁中的存在是宏观存在还是局部存在?考虑一下几滴墨汁滴入一盆水中,使一盆水变黑的道理。
  “金相的微观是指局部?还是代表宏观全部?”先弄清什么是金相?   
  
    12.对于合金钢。硬度是宏观铁晶体结构产生的还是少量的合金元素作用的?
  先弄清什么是硬度?什么是钢的淬硬性?   
  
    13.什么原因造成碳钢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比纯铁低?
  碳素钢可以理解为铁碳二元合金,那么请问:二元合金的熔点取决于什么?请您再消化一下典型的二元合金相图。   
  
    14.几百年以来,硬度有碳派与晶体同素异构转变派产生的两种理论,这全面正确吗?
  请问:“碳派”硬度是什么?“晶体同素异构转变派”硬度又是什么?这些理论在那本经典中行可以找到?   
  
    15.铁碳合金晶体相结构平衡状态图是一个试验总结图,教科书只对各种碳含量的碳钢的各种相结构进行分析,它是一个少量碳原子在缓慢冷却情况下存在于晶体内,少量碳存在于晶界上的试验总结,它也只能代表少量碳在铁中存在的局部相结构,不能全面代表晶体。
  “铁碳合金晶体相结构平衡状态图”是“少量碳存在于晶界上的试验总结”吗?
     
    16.珠光体还能生核吗?珠光体是结构吗?那体心立方结构的晶核去了哪里?理论根据是什么?
  请您再温习一下固态相变中的珠光体转变机制和原理   
  
    17.残余奥氏体的强度是高还是低,理论是什么?它是导致淬火开裂的原因吗?   
    关于残余奥氏体:在一般情况下,马氏体转变是难以进行完全的,试验表明:即使冷却到Mf点以下,仍不易使奥氏体全部转变为马氏体,总会有一部分奥氏体未能转变,这部分未转变而仍残留在淬火组织中的奥氏体,通常称为残余奥氏体。所以,残余奥氏体是指钢经加热奥氏体化后的快冷(淬火)至室温后未能转化为其他组织的那部分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量和Ms-Mf点温度范围与室温的相对位置有直接关系,与钢的化学成分、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奥氏体稳定化程度都有关系。
  残余奥氏体是软而粘的高温相,是一种非稳定相,时效变形会引起工件尺寸改变;在磨削过程中,会产生磨削裂纹,还会形成淬火软点,降低淬火硬度,使工具钢疲劳强度下降。其有利的一面是:残余奥氏体具有高的冲击韧度,可以吸收形变能,缓冲工件的淬火应力,减轻变形开裂倾向,此外,还具有控制麻点形成的功能,并可利用它的相变超塑性,矫正淬火变形。马氏体加部分残余奥氏体是一种强韧化的复相组织;在交变压应力作用下,可提高滚动轴承钢的疲劳强度;可以防止齿轮的齿面发生点蚀;可以平衡(补偿)马氏体因回火分解而引起的体积变化。
  
  18.结晶潜热平台为什么在C曲线中没有反映,理论根据是什么?碳钢淬火时有结晶潜热情况吗?什么机理呢?
  材料热处理界有很多曲线,但没有一种包罗万象的万能曲线。   
  
    19.晶轴与枝晶在铁中的作用是什么?碳钢的晶体有晶轴与枝晶吗?纯铁中有晶轴与枝晶吗?
  恕我直言,我看了这个命题后产生了两种想法:要么是你的思维已经很紊乱,要么是我的脑子已成了一盆浆糊。   
  
    20.金相图表明,碳化物在晶界上游来游去,形成各种相图,这是什么原因?
    我看不明白楼主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30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3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7: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碳化物是晶体,什么叫晶体?原子或粒子有序排列则称之为晶体。
第二,2%少吗?硅里面搀杂极少量杂质(远低于2%),就可以使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样,钢里面通过加硼元素来提高淬透性,需要加很多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7: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3-5-31 17:39 编辑

  21.铁有纤维性吗?它的理论是什么?
  什么是纤维?纤维有理论基础吗?   
  
    22.以碳或合金元素在铁中含量的多少,来论淬火后能获得硬度的高低是错误的理论。
  没有那个理论以铁基中的合金元素含量论硬度高低,只是马氏体硬度取决于其含碳量,请注意一个概念:钢中的含碳量与钢经淬火后的马氏体含碳量不是一个概念。   
  
    23.体心立方晶体不容碳的意义是什么?
  在铁碳合金相系中,碳溶于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α-Fe(C)】称为铁素体,符号位F。碳溶于α-Fe晶格间隙中,是一种间隙固溶体。由于碳原子半径(0.85埃)比α-Fe晶格中孔隙半径大得多,所以,从纯几何观点来看,α-Fe中不可能溶解碳。但实际上,由于晶体内部存在缺陷(如位错、空位、晶界等),故α-Fe中实际可溶解微量的碳,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溶碳量也有所增加。铁素体在室温时溶碳量几乎为零。在600℃时,溶碳量可达0.0057%,而在727℃时可增至0.0218%。
  体心立方晶格的存在于低于912℃和1394~1538℃两个温度区间,所以铁素体也存在于这两个温度区间,为了方便区别,将低温区域(低于912℃)存在的铁素体称为α铁素体或低温铁素体,高温区域(1394~1538℃)存在的铁素体称为δ铁素体或高温铁素体。在1495℃,碳在δ-Fe中的最大溶解度为0.09%。
  碳溶于面心里放劲歌γ-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γ-Fe(C)】称为奥氏体,表示符号位A,奥氏体中的碳也是存在于γ-Fe晶体的间隙中,故也是间隙固溶体。但由于γ-Fe的最大间隙半径为0.52×10-10m(比α-Fe的孔隙大),略小于碳的原子半径,因此它的溶碳能力比α-Fe高,即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为0.77%,而在1148℃时可达2.11%,奥氏体存在于727~1495℃的温度区间。   
  
    24.合金元素在铁加热与冷却时,扩散与聚集的结构原理是什么?
  这个命题,建议楼主重新温习钢的加热转变和冷却转变。   
  
    25.“物质的性能是由结构决定的”合金钢淬火产生硬度的结构原理是什么?
  请您先弄清钢的淬火强化机制和钢的淬硬性、淬透性,以及实际淬火硬度等基本概念。
     
    26.马氏体的结构模型是什么?长宽高为多少,计算公式是什么,具体的数据为多少?如果没有这些,那就不能成为结构。
  马氏体是一种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马氏体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其中片状马氏体硬度高于条状约100HV。马氏体形态多种多样,但主要归结为条状和片状两大类,其精细结构可分位错和孪晶,马氏体与母相保持严格的晶体学位向关系。马氏体硬度很高,并与含碳量有关,如T8钢的马氏体硬度可达62~65HRC。用4%硝酸酒精溶液或维列尔试剂腐蚀,可染成黑色。
  
    27.铁与钢的同素异晶转变没有时间的参数,速度的参数,这是很重要的参数。
  铁是铁。钢是钢,铁与钢怎么会有同素异晶转变?   
  
    28.残余奥氏体产生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在第17个命题中已经回答。
     
    29.合金钢淬火产生硬度的结构理论根据是什么?
  除高合金钢(如Cr12型钢、高速钢等)外,一般的合金钢之所以能够硬化,还是马氏体相变。   
  
    30.合金钢回火后,硬度降低的结构理论根据是什么?
  关于淬火钢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规律
  回火是在淬火之后进行的,回火工艺虽然简单,但在回火过程中,钢件内部的组织结构却发生了非常复杂的变化,而钢的回火组织对工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和剖析钢件的回火转变规律,对合理编制回火工艺无疑是重要的。
  1  组织将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
  钢件在回火加热过程中,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其表观虽无显著变化,但其内部组织结构却发生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变化,由此而引起了机械性能的微妙变化。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常按其组织转变特征,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但这种划分只是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并不是绝对的。事实上,在整个回火过程中,由于其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是连续不断及前后交错进行的,且由于钢种不同,使其出现同类组织的温度和分界点也是错综复杂的,无法截然分开。
  1.1  马氏体分解
  在150℃以下,碳原子的扩散能力较低,只能作短程扩散,从而形成马氏体的“二相式分解”;
  在150℃以上,碳原子的扩散能力及活力大大提高,可作长程扩散,形成马氏体的“连续式分解”。值得强调的是:马氏体分解析出ε相的过程只发生在孪晶马氏体中,故中高碳钢回火才有这种现象。形成位错马氏体组织的低碳钢,在100~150℃回火时,并不析出ε碳化物。
  1.2  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当回火温度达到200~300℃时,淬火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发生显著变化。其实,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在100℃时就已开始,并可延续到600℃。
  一般含碳0.4%以上的淬火钢才有残余奥氏体,所以中、高碳钢回火时才发生残余奥氏体的转变。低碳钢中几乎没有残余奥氏体,可以忽略。
  残余奥氏体的转变产物与过冷奥氏体相同温度下的转变产物相同,转变方式相同,但转变速度较快。
  1.3  碳化物转变
  当回火温度上升到250~400℃时,回火马氏体中的碳化物及残余奥氏体转变为下贝氏体中的碳化物将发生ε(Fe2.4C)→X(Fe5C2)→θ(Fe3C)等一系列变化,其主要特征是,处于过饱和状态的碳原子几乎全部脱溶,最终形成比ε碳化物更稳定的渗碳体(Fe3C)。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碳原子的扩散能力提高,根据胶态平衡理论,片状碳化物有向颗粒状转变的趋势,并聚集长大而粗化。
  在合金钢回火时,所形成的θ相是合金渗碳体,继续升高回火温度,这种合金渗碳体将形成合金碳化物或称为特殊碳化物。
  1.4  α相的回复、再结晶及碳化物的聚集球化。
  当回火温度进一步升高到400℃以上时,由于碳原子的扩散能力进一步增强,铁原子的扩散能力开始恢复,α相的过饱和固溶体碳原子全部脱溶,逐步回复与再结晶,组织中的碳化物也将随温度的升高而聚集、球化。
  淬火钢在回火加热至400℃以上时,α相开始回复,500℃以上,发生再结晶,同时碳化物也已转变为粒状渗碳体,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渗碳体聚集长大并球化,600℃以上迅速聚集并球化。渗碳体聚集、球化过程是按小颗粒溶解、大颗粒长大的胶态平衡规律进行的,且往往优先溶解晶内碳化物,而在晶界上析出。
  2  钢件回火的组织形态
  250℃以下,回火马氏体;250~500℃,回火屈氏体;500~600℃回火索氏体;650~A1,粒状珠光体。
  3  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内应力的变化
  如前所述,回火的目的之一是消除淬火应力。用X射线可以检测钢的内应力在100~150℃回火时变化甚微,至300℃仍残留有较大的内应力,300~450℃回火时,应力急剧减小,高于500~600℃内,应力基本消除。
  淬火时,由于工件的内外温度不一致,钢的组织转变不同步引起的内应力称为第一类内应力(属区域性),在550℃回火时方能完全消除。
  淬火后,由于马氏体的快速形成而使淬火钢产生的巨大相变应力称为第二类内应力(产生于晶粒内部及晶胞间)。1.0%C钢(T10A),在500℃左右回火时仅需1h便可完全消除。
  当回火温度达400~450℃时,过饱和固溶体中的碳原子完全脱溶,第三类内应力(晶胞内的点阵畸变)基本完全消失。
  冷加工模具钢由于淬火引起的内应力,即便在200℃回火数小时,其松驰量才达50%。
  4  淬火钢回火过程硬度的变化规律
  4.1  高碳钢的弥散硬化
  根据钢铁热处理一般教材介绍:250℃以下回火时,中、低碳钢机械性能均无明显变化,高碳钢则不同,由于ε共格析出,引起弥散硬化,硬度略有升高。
  在250~400℃范围回火时,一方面由于马氏体分解,正方度降低以及碳化物转变使硬度趋于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残余奥氏体转变为下贝钢体,硬度则有所升高,二者综合影响,使得中、低碳钢硬度下降,而高碳钢硬度略有升高;
  400℃以上回火时,产生α相的回复与再结晶及碳化物聚集和球化,使硬度下降。
  根据上述介绍,在400℃以下回火时,高碳钢硬度应有所升高,这显然与一般教科书或工具书所提供的回火曲线、回火温度与硬度对照表相悖谬。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这是因为碳原子的迁移率很高,在淬火期中有足够的时间在位错处形成偏析,这就是所说的自回火现象。由于这种自回火与淬火同步进行,使析出硬化已进行到最大限度;又由于溶解于α铁中的碳有助于马氏体硬化,所以在较低回火温度下已析出中间碳化物的贫碳固溶体,从而产生软化作用。
  事实上,钢件在淬火时或硬化后,碳的扩散分布可进行到弥散碳化物微粒从马氏体析出的阶段,从而对钢的强化有更大影响。对MS点较高的钢种(如<0.5%C碳钢,Ms>300℃),在马氏体范围内淬火形成有利于马氏体部分分解和弥散碳化物微粒析出的条件,促进钢的自回火,因为这种自回火产生于淬火期,所以它的弥散硬化作用与淬火硬化无法在量值上区分开来,通常我们在钢件淬火后测定的硬度(习惯上称淬火硬度),已经包含了自回火硬度(硬化)分量,这就是我们在常见的回火曲线中看到相反结果的缘故。
  由此可见,由于淬火碳钢的硬化回火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重要,所以通常认为任何钢的回火都必然产生软化的结果,其实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4.2  合金钢的二次硬化
  所谓二次硬化,系指某些淬火组织的合金钢(如含W、Mo、Ti、V、Cr等元素的合金工具钢及不锈钢等)在500~600℃回火时,硬度重新爬升的现象。
  关于二次硬化产生的机理,在一般教科书及工具书中均有详尽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2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7: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3-5-31 17:06 编辑

  31.在-50℃以上温度区,碳钢与合金钢的同素异构转变温度是判断硬度的唯一标准。
  不知道这个结论来自那本经典,是楼主原创的吗?
     
    32.C曲线只是一个试验的总结图,目前,试验的数据是正确的,但理论的解释有很多是错误的,主要是没有任何纯铁曲线图这个原始依据,例如:同素异构的转变现象在哪里?结晶潜热的现象在哪里?难道淬火就没有吗?
  请问,纯金属可以采用淬火方法强化吗?
     
    33.退火状态的碳钢相对纯铁来讲,只是硬度有所提高,耐磨性增加,韧性降低,同素异晶转变温度低。还有另一种直接的认识是,杂质多了,变硬了。是这样吗?
  请您总结一下,目前金属学界有多少种强化机制。
     
    34.共折转变的晶体结构理论依据是什么?
  共析转变  共析合金由γ相冷却到共析转变温度以下,亚共析或过共析合金过冷却到伪共析区,即α和β相都要沉淀析出时,就会发生γ→α+β的共析转变,其形式类似于共晶转变,只不过它是由一个固相在恒温下转变为另外两个固相。如Fe-Fe3C合金相图在727℃时发生的A0.77 → F0.0218+Fe3C转变,又称珠光体转变,有的文献写为:γ→α+Fe3C。
     
    35.合金元素使C曲线右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合金元素可以代替碳元素的作用吗?
  “合金元素使C曲线右移”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实验和实践所得出的结论。
  合金元素可以代替碳元素的作用吗?回答:不可以!   
  
    36.碳钢或合金钢,无论是怎样的含量,热处理方法,其硬度能超过HRC75吗?是什么决定的,是碳化物吗?
  “碳钢或合金钢,无论是怎样的含量”,什么含量?
  “热处理方法,其硬度能超过HRC75吗?是什么决定的,是碳化物吗?”
  回答:淬火(含低温回火)马氏体的硬度不可能超过75HRC,而很多碳化物质点的硬度都会超过75HRC。
     
    37.晶体之间连接的结构原理是什么?
  金属键化合键   
  
    38.金相微观显微镜只是对合金钢的合金元素在局部存在现象的一种反映,只说明局部现象,不能代表全面,这不是以点代面的问题,主要是合金元素在铁中的含量太少,它不能代表面。例如,一座框架结构的大楼,局部的砖砌的乱,它不代表全面,它也不可能影响整座大楼的强度。
  照您这个观点看,世界上觉得多事事物是根本无法认知的。   
  39.目前出现微观金相学,取代宏观结构晶体学的现象,少数合金元素在铁中的情况决定了多数。如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索氏体、屈氏体等。
  请问楼主,什么是微观金相学?有宏观金相学吗?   
  
    40.目前金属理论几乎都是围绕“铁碳合金状态图”“C曲线图”中现象的解说与说明,也就是对实际的表面现象去说明,没有理论的推理分析。
    关于金属的表面问题,请您谈谈有几种表面?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2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7: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3-5-31 17:38 编辑

  41.淬火钢开裂与变形的结构理论根据是什么?纯铁淬火有此现象吗?
  “淬火钢开裂与变形的结构理论根据是什么?”均可归结为应力集中。
  “纯铁淬火有此现象吗?”楼主研究过纯铁淬火吗?研究纯铁淬火的意义何在?   
  
    42.淬火是碳钢冷却需要过冷度,那理论根据呢?是C曲线吗?
  恕老孤愚钝,不了解这一命题。
  
    43.体心立方晶体是不含碳的,面心立方晶体是含碳的,这是结构的间隙所决定的。面心立方晶体含碳的优缺点是什么?碳化物与碳原子各起到什么作用?
  请回头看看23#题的解答。
     
    44.奇怪的是,明明是晶体铁,它的硬度却要用不是晶体的碳原子及碳化物来说明。
  此命题存在概念纠缠不清现象,无法回答。
  
    45.碳钢的淬火前后,其碳在铁中的含量都是等量存在的,晶界也是等量存在的,晶体缺陷也是等量存在的,还能说明碳或合金元素决定钢的硬度吗?
  请注意,碳钢淬火前是什么结构?淬火后又是什么结构?二者有何不同?   
  
    46.马氏体的相结构没有碳原子,这说明什么道理?
  请楼主弄清什么是马氏体?没有碳原子的马氏体是如何得来的?
  47.教科书中有晶轴与枝晶的照片,很大的单晶体、生长后的晶轴与枝晶,预示着什么道理?
  恕老孤直言,您已被金属晶体学搞晕了,所以热处理基本概念就更加掰扯不清了。
     
    48.冷轧制薄钢板有方向纤维性,其结构理论是什么?
  请先弄清金属材料的纤维组织是如何形成的。
     
    49.所有碳钢的C曲线参数、形状基本一致的原因是什么?蕴含着什么道理?
  您见过几种C曲线,下面这个(见附件)C曲线见过吗?
     
    50.C曲线的孕育期在孕育什么?其理论是什么?    请您先弄清什么是孕育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2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7: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3-5-31 16:58
我来系统回答楼主的60个命题,由于内容很多,所以将楼主的60个命题分6个帖子(每帖10个命题)探讨:
...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
我感觉楼主应该是个半路出家的,不然的话不会对许多的基本概念都弄不清楚。
他这种爱学习、爱钻研的劲头我还是特别敬佩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7: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3-5-31 17:12 编辑

  51.C曲线的理论有共析转变吗?   
    52.C曲线的理论有结晶潜热吗?   
    53.C曲线的理论有同素异晶转变吗?
  请问楼主,什么是C曲线理论?   
  
    54.C曲线的过冷奥氏体孕育期分三个温区,中温区的550℃孕育期最短、时间最少,它以后将对碳钢的性能产生什么影响?有理论吗?
    55.C曲线的过冷奥氏体孕育期的碳对孕育期的影响是什么。
  关于C曲线问题,请您好好消化一下钢铁热处理中“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章节。
     
    56.铁的体心立方晶体结构是不容碳原子的,但少数的体心立方晶体,在局部是有这样那样的晶格缺陷,当一个或几个碳原子嵌入局部的缺陷补缺后,就说这是铁素体,这样的认识正确吗?碳原子在体心立方晶体铁中的含量为0.008-0。02% ,就是十万分之八到万分之二,就按万分之一吧,想一想,万分之一的缺陷晶体取代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晶体,道理上说不通吧。晶体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一个原子的体积与分子级的晶体体积相比,相差多少个数量级呀。
  这个问题,我在23题已全面回答你。
     
    57.马氏体的结构是变形体心正方结构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为什么不全面?请楼主进行补充。
     
    58.碳钢淬火时的孕育期理论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请熟悉一下马氏体相变原理:
  马氏体相变  其初,马氏体只是指钢加热至奥氏体区淬火快冷后得到的组织。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过程叫马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发生在很大过冷的情况下,转变速率极高,在转变过程中,没有碳原子的扩散,铁原子间的相邻关系亦保持不变,故称为切变型无扩散相变,又称“协同型”转变。后来发现一些纯金属以及许多铁基合金和有色金属也会发生这类转变。故现已把金属中具有这种特征的转变过程统称为马氏体转变,其产物统称为马氏体。
  马氏体转变的重要特征是表面产生浮凸效应,这也是切变型相变的直接证据。马氏体转变时新旧相之间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
  马氏体相变是母相在冷却或形变过程中,以惯习面为不变平面的切变、共格、固态、无扩散相变的产物。
  普遍认为:马氏体组织是奥氏体过冷到低温区(如240℃以下)连续冷却过程所形成,马氏体转变无孕育期,当快冷到MS温度以下时,立即(爆发式)形成马氏体,其数量与等温(保持)时间无关,只随温度的不断降低而增多;但后来,不断观察到等温条件下马氏体的形成,终于突破了以往的认识。我国科技工作者曾在研究Fe-Ni-Mn合金和锰钢时观察到,如果当奥氏体冷却到等温转变温度前的冷却过程中尚未产生马氏体,则在马氏体的等温转变开始之前将有一段孕育期,马氏体形成的速度与等温转变的温度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与一般等温转变曲线相似的形态。马氏体等温形成的发现,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表明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具有与其它相变相同的普遍规律,也是成核和长大的过程。
  目前大多认为,马氏体转变是由两次切变来完成的:先以惯析面为滑移面进行均匀的宏观切变,使试样表面呈现浮凸,然后由于再进行不均匀的微观切变而产生滑移或形变孪晶。当上述切变过程象弹性波似的传播到附近奥氏体中时,具有激发另一片马氏体成长的作用,成为连锁反应,因此,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速度极快,一片马氏体大约在10-7秒内形成。
  马氏体硬度很高,并与含碳量有关,如T8钢的马氏体硬度可达62~65HRC。
     
    59.淬火后奥氏体残留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这个问题,前面(17题)已经回答过。   
   
    60.学子们修完金属材料课后,100%的人都是云天雾地的糊涂,你认为是理论有问题还是学子们太笨?   
    如果说笨,没有人能笨过老孤,但老孤看这些金属材料热处理基础理论,越看概念越明晰。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2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7: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3-5-31 17:07
  41.淬火钢开裂与变形的结构理论根据是什么?纯铁淬火有此现象吗?
  “淬火钢开裂与变形的结构理论 ...

确实很系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7: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搬运工 于 2013-5-31 17:24 编辑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3-5-31 17:07
  41.淬火钢开裂与变形的结构理论根据是什么?纯铁淬火有此现象吗?
  “淬火钢开裂与变形的结构理论 ...


尤其是43.体心立方晶体是不含碳的,面心立方晶体是含碳的,这是结构的间隙所决定的。面心立方晶体含碳的优缺点是什么?碳化物与碳原子各起到什么作用?”这一条中,
蒋先生的“体心立方晶体是不含碳的,,面心立方晶体是含碳的”这个论点是从何而来的???
还请蒋先生出面解释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1 17: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3-5-31 17:07
  41.淬火钢开裂与变形的结构理论根据是什么?纯铁淬火有此现象吗?
  “淬火钢开裂与变形的结构理论 ...

惭愧,看错了楼主的第49命题,现将几种碳素钢C曲线传上来,供楼主比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8: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版主:我回答你的疑问:49题,我说的是“碳钢”的C曲线,只限碳钢。你拿18Cr2Ni4W低碳合金钢来忽悠我;35题,合金元素可以代替碳的作用,例如20Mn合金钢,按其含碳量淬火是得不到硬度的,但合金元素Mn的作用,20Mn淬火可以得到硬度;57题,请看“金属的固态相变”一书,书中讲了马氏体是由四种过渡体组成。我是随机找了你的3个回答来答复你,我们再试验一下,你随便找3题,我再指出你的回答不对,这就证明目前理论不对,可以吗?你是目前理论的代表者,很有代表性。我不想一一回答驳倒你,若看了我的理论,你一定会为你今天的回答感到不好意思。我是真心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9: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搬运工 发表于 2013-5-31 17:24
尤其是“43.体心立方晶体是不含碳的,面心立方晶体是含碳的,这是结构的间隙所决定的。面心立方晶体含 ...

这个问题已有很多人质问,可能目前的教科书中都没有,体心立方晶体的晶格间隙是0.36A,碳原子的半径是0.77A,体心立方对碳原子可以微量溶解,在0.008—0.02%之间。这在大学教科书中都有,我问你,你能钻入10厘米宽的缝中吗?这是碳原子半径与间隙的关系,你再想一下,铁素体在钢中的比率是多少?知道此问题你就明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9: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3-5-31 17:55
惭愧,看错了楼主的第49命题,现将几种碳素钢C曲线传上来,供楼主比较

谢谢你!碳钢只是左右移动,鼻头大约都在550度左右,淬火连续冷却时要下降一些,这与我的理论一致。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刘武乐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5 04:04 , Processed in 0.0660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