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7401|回复: 29

[交流] 钱学森谈读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3 19: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4-17 14:42 编辑

   钱学森谈读书:开始读起来很薄,读着读着就觉得它越来越厚,继续读下去,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书原来还是很薄的。
   大家领悟一下,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3 19: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纯的过程。

签到天数: 87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1-3-3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YG 于 2011-3-3 19:14 编辑

孤陋寡闻,钱学深是谁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19: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MYG


    物理学家啊,搞原子弹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3 19: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言发音问题,森。

签到天数: 87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1-3-3 19: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钱学森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19: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MYG


    抱歉是我写错了。

签到天数: 175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1-3-3 19: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xljh8 于 2011-3-3 20:46 编辑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人生三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王国维读书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曰“吞读”:吞读乃生活吞剥、囫囵吞枣、如饥似渴地发愤读书,(粗读、快读)。
二曰“啃读”:啃读乃咀嚼消化,进行吸收,获取钙质的精读厚,(精读、慢读)。
三曰“品读”:品读即焚香淋浴,如饮醍醐,茅塞顿开的领悟薄,(选读、点读)。
试着推测钱老说的
“薄”:书可能确实薄,似乎份量轻,言之无物。
“厚”:言之有物。
“薄”:言犹未尽。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5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5 + 10 感悟至深啊!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1-3-3 20: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很多原理、知识最初想想简单,再深入下去发现并不那么简单,很多时候需要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才能深入理解,此时需要进一步深入推敲、实践、验证,直至完全理解掌握,能够举一反三地加以应用,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随时可以信手拈来,又化繁为简了。
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认真二字是关键。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贡献值 +5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3-4 09: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就是专家啊  呵呵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1-3-4 09: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事物是一个认知过程,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每天捧着书本看,看不懂哦!后来坚持着,感觉是第一遍稍懂了一些,接下来第二遍又收获一些,总之每看一遍都会有所得。于是对于每一个新来的员工我都会告诉他们,把基础书多看几遍,要理解着看,多看几次。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说得一点没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09: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事物是一个认知过程,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每天捧着书本看,看不懂哦!后来坚持着,感觉是第一遍稍懂了一些, ...
luxueying2006 发表于 2011-3-4 09:13



    看来你读书是直接进入第二层境界的,然后再上升到第三重境界。

签到天数: 153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1-3-4 11: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子弹之父也是有错误的,发表过论文,粮食亩产万斤.
http://www.mfzq.com.cn/Blog/Diary.aspx?Data=S&Tid=673136

签到天数: 175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1-3-4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xljh8 于 2011-3-4 17:28 编辑
原子弹之父也是有错误的,发表过论文,粮食亩产万斤.
秋天的风 发表于 2011-3-4 11:55

多年前,袁隆平院士在“东方之子”栏目中深情地描述:稻子有高粱那么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4: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钱学森是搞原子物理的,却写文章说每亩地能打多少粮食,本身就值得推敲,可国家领导人竟信以为真,实在有点滑稽。

签到天数: 14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1-3-4 23: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是看书,我就想睡觉。除非热处理书还可以。
热处理书到不少,看的也不多。别人到我家看我书还不少,还说挺有上进心的吗。我都觉得好笑。其实是摆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5 17: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是看书,我就想睡觉。除非热处理书还可以。
热处理书到不少,看的也不多。别人到我家看我书还不少,还 ...
JUNSHI 发表于 2011-3-4 23:03



    人家一看你家窗明几净,书橱里摆满各种书籍,还以为这一定是书香门第或学者之家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5 20: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工作了,等我都安顿好了再去看这书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6 09: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zj 于 2011-3-7 08:15 编辑

杨工时常发一些令人有所思的帖子,引导同行朋友,主要是对青年朋友活跃思想,开阔思维方式很有好处,讨论中也可见到有很精彩的论述,从中可以学到如何‘捉鱼’—— 渔,比‘授人以鱼’更有意义。 看这样的帖子比吃餐桌上的‘红烧鱼’‘油炸鱼’‘清炖鱼’更有滋味。
    就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问题,补充点体会。
    1,看书,切忌‘先入为主’
    通常,刚接触一种陌生的一门知识,一个概念、一种观点、一庄经验,一旦被接受,就会很牢固的扎在脑子中,年纪越小,扎的越牢。它的好处当然毋庸置疑,即是通常形容的‘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云云。然而,它也是有坏处的,那就是在脑子中组成了一道‘防火墙’,这道‘防火墙‘会拒绝与之发生冲突的东西闯进来,若要更换原有内容相当困难——甚至顽固不化,严重阻碍‘知识更新’。
    时常有这样的情形,看书时,在不知不觉中会对某些内容产生‘排斥’、‘不屑一顾’情绪,这就是‘先入为主’之故,只是自己没有‘看清自己’罢了。所以就有‘越老越顽固,越老越糊涂’、‘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之说。
    2,要注意文章背后的‘文章’
     现代的科技文献资料,原则上是按照读书诀窍‘薄——厚——薄’ 格式排列,即‘摘要——正文——结束语(结论)’,这是一种新的‘八股’式,以便于引导读者把握住文章的精髓。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专业课题,一旦成文,须经过一番‘提炼’,数据选择,论点叙述,要达到统一、完美、突出。也就是‘提炼’的背后,必定要舍掉一些不美气的东西,也不会讲述突破‘节点’历程中,经过了那些曲折,运用了那些相关知识,以及其中的思维方式等问题;为突出要点,文章通常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叙述问题,不会特意强调存在的问题和不想说或不能说的缺点。这些,只能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实际上,作为应用科学工作者,这背后的故事,往往是更想知道的,有需要吸取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完一篇有兴趣的文章之后,在‘接受’这一新事物的同时,不妨从多种角度反复多看几遍,思索文章背后的‘文章’,最好与同事交流一下见解,在吸取其精华的同时,竭力避免顾此失彼。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如果有条件、有机会,亲自验证一番才会有比较切实的收获。停留在纸上谈兵,只能达到‘赵括’、‘马谡’那样的境界。
     学习方法可以借鉴,但不是死东西,同样因人而异,适合自己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上述体会仅一孔之见。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5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5 + 10 感谢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3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1-3-7 01: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佛图书馆自习室墙上的20句训言
1. Sleep now, Dream will come out; Study now, Dream will come true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My wasteful today is the tomorrow those losers begging for.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 The earliest moment is when you think it's too late.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 Better do it today than tomorrow.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 The pain of study is temporary, the pain of not study is lifelong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 You do not lack time to study, you are lacking the efforts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 There might not be a ranking of happiness but there is surely a ranking of success.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 Study is one but not the only component of your life, but if you cannot even overcome this single component, what can you overcome?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 Please enjoy the pain if it is unavoidable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 Get up early, Grind out hardy, Gain on success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Nobody success easily without complete self-control and strong perseverance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 Time passes by
12.时间在流逝。

13 Today's slaver will drain into tomorrow's tear
13.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 Study like a Dog; Play like a gentleman!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 Stop walking today and you'll have to run tomorrow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 People who invest the future are the true realists. 16.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 Education equals income
17.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 Today never comes back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 Even at this very moment your competitors will not stop flipping pages.
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 No pain, No gain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转自网上,供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5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5 + 1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6 14:15 , Processed in 0.07455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