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周建国

[讨论] 渗碳产品的硬化层的影响关系!!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0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22: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cnszgong 发表于 2012-10-30 21:56
这个还和零件本身的含碳量有关系,比如相同材料两个不同批次的含碳量偏上限和含碳量偏下限的也有区别。

零件本身的含碳量应该和心部硬度的影响关系大些呀!打个比分就目前我们处理的汽车后桥齿轮采用22CrMoH钢,其含碳量在0.20左右(偏下线),J15处的淬透性硬度在36HRC左右,现在产品本身的经渗碳淬火后的心部硬度在35HRC左右,在用金相法或目测测量后的深度已经达到2.0mm左右,但打维氏硬度就只能是1.6---1.7之间,这个用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弥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30 22: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眼睛看的 ??  刚咨询师傅  最有效补救办法是 改变后续淬火  

合理的办法 渗碳返修   听俺师傅 没错  他可是民间高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10-30 22: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零件本身的含碳量应该和心部硬度的影响关系大,也会直接影响到渗碳层的硬度梯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周建国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30 22: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cnszgong 发表于 2012-10-30 21:30
个人观点:这个好像有难度。最近正好在对前任咋计算机上仿真并实际用过的渗碳工艺进行重新仿真计算。
这是 ...

不错 数字控制 统计方法不错的,  找系数 ---  数学模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30 22: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工 ---好羡慕  我也要努力
经验是师傅 , 俺师傅就是爱看书 多挣点钱 给师傅孝敬资料

但师傅说 他对我说的都是实话 --咨询元方兄 他说 可信

明天 实验一下 改进淬火 看看对否 要反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10-30 22: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 用计算机仿真渗碳工艺的时候也需要输入仿真材料的初始碳浓度的。(虽然初始碳浓度对零件最终的表面碳浓度影响不是很大。但它会直接影响的仿真工艺时得到的仿真深度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周建国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30 22: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cnszgong 发表于 2012-10-30 22:28
零件本身的含碳量应该和心部硬度的影响关系大,也会直接影响到渗碳层的硬度梯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吧。

回去验证 后

如果对的话,别忘也给俺奖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10-30 22: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奖励 这个你要向 周版要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30 22: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cnszgong 发表于 2012-10-30 22:43
奖励 这个你要向 周版要呀

是的 搞错 看给你拉 楼主  对的话奖励, 不对要反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10-31 09: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论坛里几乎每天都在讨论的问题
金相法是指碳含量
而硬度法就是淬火+低回后的硬度
这个就是在材料限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材料的淬硬性

在周工家的炉子中,
1 如果有不同油的话,选择冷速快的效果好些
2 搅拌加快
3 淬火温度相对提高
4 回火温度也有可能有效果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6 收起 理由
周建国 + 6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31 09: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gaoxiwen 发表于 2012-10-31 09:32
这个论坛里几乎每天都在讨论的问题
金相法是指碳含量
而硬度法就是淬火+低回后的硬度

同意你的建议 , 宁外要掌握两者关系 , 不同材料, 不同尺寸 有关系。 稳定工艺也不能改变工艺参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31 10: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淬火时的冷却速度,这样应该相对更接近金相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31 10: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相同的零件:
1、提高淬火时的冷却速度,但要考虑有可能出现的变形;
2、略提高点淬火温度,采用上限温度淬火;
3、尽可能采用较低有回火温度,并延长回火时间;
若是金相法检测对象是试样,则必需考虑零件和试样的尺寸因素对冷却速度的影响。
此外金相法通常是正火态,硬度法是淬火态,不同的钢种在用二种方法测量时可能的也有差别。
国内大部分企业是以硬度法做为仲裁的依据的,金相法测量的结果可以在最终热处理时做为确定调整工艺参数的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6 收起 理由
周建国 + 6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4 21: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试验吗 ,该有结论  评论一下 那个建议 效果好 期待检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11-5 14: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硬度法检验的结果和金相法检验的结果差距主要是产生在产品结构、材料淬透性和你在渗碳程序中电脑上选择的参考碳浓度等因素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5 15: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cnszgong 发表于 2012-10-30 22:00
抱歉搞反了,嘿嘿
是的  这样硬度法检验的结果和金相法检验的结果差距会更大。

提高淬火温度,使芯部硬度在上限,这样可降低硬度法与金相法的差异。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5 18: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用炉如采用自适应渗碳,可以将渗碳层对应的含碳量设高点,比如20CrMnTi通常设成0.35%C。如果以硬度法为标准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9: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LHH1362 发表于 2012-11-5 15:39
提高淬火温度,使芯部硬度在上限,这样可降低硬度法与金相法的差异。仅供参考。

淬火温度的提高,一是影响产品变形,而是残奥以及马氏体级别会超差,金相组织粗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5 21: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见 31 楼的观点 ,是有经验,也蛮懂的, 温度和冷速是简单方法, 但也有限。关于变形和组织,在合理范围优化,问题不是很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6 11: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建国 发表于 2012-10-30 21:56
这样的话硬化层的深度不是降低了?? 我所表达的意思是在金相法已经达到深度的前提下,怎样最大限度的提 ...

这个我的浅见:增加碳浓度和延长时间,而在不提高硬度的前提下,最好是延长渗碳的保温时间。这样可以提高有效的硬化层深度、、、、、、

    若增加碳浓度的话,可以考虑用回火炉的温度来控制你想要的结果温度。考虑多试验些工艺!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周建国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1 22:17 , Processed in 0.0623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