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慕山慕水

[讨论] 慕山慕水之“轴承钢马氏体贝氏体讨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5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0: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慕山慕水 于 2012-10-25 13:55 编辑

4、马氏体与贝氏体的判断
典型的贝氏体组织(上述3mm试片做出的)与马氏体有明显的区分,略懂金相的检验员都可以在500倍金相显微镜下区分。但生产实际中一般是较厚工件通过上述论述可知即使典型贝氏体等温工艺,不可避免有马氏体产生,在普通的显微镜500倍观察时,确实很难区分下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组织,几乎见不到JB1255图谱中典型下贝氏体的形态。在1000显微镜下,非常有经验的专家能定性判断下贝氏体是否存在,但很难定量判断贝氏体含量。在电镜下能区分这两种组织,但因电镜视野非常小,要判断整体试样马贝比例的可能性也非常小。由于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晶体学结构都是体心立方结构, 采用X 射线、TEM、M ossbauer谱等测试手段也无法区分这两种组织。
可见,常用金相检验方式在大规模生产实际中定量判断马贝含量非常困难,这种现象造成一些技术人员产生对一些贝氏体工艺如空气等温产生怀疑,有“假贝氏体”只说也就好理解了。

好在目前一些金相专家结合国外技术采用彩色金相技术区别已经获得成功,鞍山F专家及燕山大学H教授使用如下方法明显区分出生产实际中工件中的马贝组织。方法如下:
所用彩色金相试剂A是偏重亚硫酸钠溶液和苦味酸溶液的混合液,其组成为10 g /L的偏重亚硫酸钠的水溶液与40 g /L的苦味酸的乙醇溶液按1:1混合; 试剂B是硫代硫酸钠和苦味酸的混合试剂为1%硫代硫酸钠溶液和4% 苦味酸溶液的混合试剂。
这已是早在2009年公开发表的技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素查看。公开发表的技术恐怕没有人能在申请专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5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0: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涉及到一些企业的技术秘密,对于轴承钢马贝复合组织本不想现在谈论,但看到论坛上一些关于马贝复合组织的言论,又忍不住要发言,在此向可能造成技术泄密的企业表示歉意,我尽量不透露核心秘密。
此贴纯为技术讨论贴,欢迎跟帖讨论技术问题,无论支持或反对观点都欢迎,谢绝所有人身攻击或与技术无关的讨论。

1、马氏体组织与贝氏体组织在轴承行业的应用:
经常有人问我,是不是贝氏体轴承要比马氏体轴承好,我讲其实不存在哪个好那个坏只说,而只能看轴承的使用场合以及此类轴承失效分析结果。
一般来讲:受冲击载荷小,转速较快,失效以磨损为主的轴承应选用马氏体轴承;反之,受冲击载荷大,转速较慢,失效以断裂为主的轴承应选用贝氏体轴承。
对于既受冲击载荷较大,转速又较高,失效可能是断裂也可能是磨损,就要选择渗碳轴承或马贝复合组织轴承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5 收起 理由
stove + 1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35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0: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2、贝马复合组织(先贝后马)和马贝复合组织(先马后贝):
因贝马复合组织比较容易实现,目前已有多家轴承厂大批量生产这种轴承,GCr15钢只要奥氏体化后,在230-240度等温一定时间(根据贝氏体含量要求不同确定等温时间)然后风冷或油冷,回火,可以得到一定含量贝氏体的贝马复合组织。基本组成为一定量贝氏体+一定量马氏体+少量参与奥氏体+极少量上贝氏体+(极少量可能存在的屈氏体)。
有瓦轴专家Y提出,贝马复合组织因第一阶段主要发生贝氏体转变,在第二阶段主要发生马氏体转变,在马氏体针形成时因先前产生的贝氏体组织相对较软,所以会有马氏体针互相碰撞并可能伤及已形成的贝氏体组织,会有显微裂纹形成,使最后组织的冲击韧性下降(低于贝氏体组织),我形象讲就像盖楼房先浇水泥再打眼穿钢筋。这位专家又提出,如果先进行马氏体转变,就克服了上述问题,变成先打钢筋再浇水泥,冲击韧性会有提高。并且这位专家在实验室环境中用试样取得了试验数据证实了上述理论,并就此发表了论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此文章阅读。
另一位原瓦轴专家X(有趣的是X以前的岗位就是Y现在的岗位,此人曾活跃于论坛一段时间)早于Y两年从另一思路研究过马贝复合组织,他采用奥氏体化后在一个临界温度(我只能透露190-220度之间)淬火并等温,试图得到马贝复合组织,他使用50吨材料试验,最后取得成功,并实现了生产线大规模生产,他后来离开了他做试验的工厂,所以后来这家工厂因不理解他的工艺思想也放弃了他的工艺。这位专家虽然积累了大量数据和工艺参数,但他从来不透露。但我知道他是成功过,我只能向大家透露,他的思路几乎与我后来知道的舍弗勒工艺思路完全一致。
还有一位专家C(女性,60多岁的老太太)用另一种思路实现了马贝复合组织的生产线大批量生产,为配合她的工艺思路,我在设备上做了许多调整以满足她的工艺路线。现在她所在单位正积极整理数据,准备申请专利,专利申请后会发表论文公开这一技术。在这之前我不能过多透露她的工艺。
上述三个存在的事实说明:马贝复合组织(先马后贝)无论从实验室还是生产线大规模生产目前在国内都已经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29 11: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shaod 发表于 2012-10-27 09:32
求科普:牙慧是什么呀?

其实不管怎样处理、不管得到什么样的组织最终都会体现在性能上,能稳定的满足 ...

炫富专家,跟屁小人,不好意思,老宋是个小学生,不会东西多但腿勤,买不起X7但两个轱辘买得起,我去寻访瓦轴前辈,讲一句这张图来历,他还真是-----牙慧。
事情是这样:
多年前大约08或09年,X专家即邢工,邀请几个前辈聚一聚,楼主坐庄。席间谈论技术,画出压箱底宝贝,有人要我可以让前辈晚年发点小财,享受晚年。这就是牙慧。还有炫富专家,你不要乱跟屁,问问楼主,知不知道瓦轴前辈家住几楼,家里几个房间,身体如何?记住,交人交心,才能学到真本领!还是,要做人。人要有立场,要有人格,不要国民党来了穿黄衣,日本鬼子来了穿马褂,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别做跟屁小人,好好做个正直的人。行吗?
还有别看你给热处理老兵奉承如此高,老兵活得正直,知道虚伪,全当马P,你信不?老宋不认识老兵,如果见面,我俩以在论坛言语,一定会掏心掏肺讲实话,传授真本领,老宋值了。你要不信,你做到,老宋给你磕头。你敢不敢承诺,我老宋做到,你给我老宋磕头?是汉子,做一下,爷们!不丢人!
再有,我在瓦轴前辈家谈论时,他都忘了,后来想一想,就是那个戴眼镜一看就很奸诈那个人?我想指的是楼主,看来,姜还是老的辣,人还是老了识人。我是不行,你更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5-6-6 11: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认为连续冷却过程中,会导致Ms点降低,为啥楼主认为连续冷却过程中 会发生Ms点上升的情况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5-6-27 10: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专家分享,参与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7-19 09:58 , Processed in 0.081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