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lizhengjun

[讨论] 感应热处理的自回火温度如何判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12-22 16: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看来讨论越来越有意思了。
我补充几点:
1、自回火的定义问题。顾名思义,自回火就是利用零件淬火后的自身余热达到回火的目的。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这种回火能不能充分的问题。
2、关于实际自回火的应用。有的是为了防止易裂零件在淬火后易产生裂纹,所以把出液温度(停喷温度)控制比较高,利用高的余热及时消除大的应力,这种方式往往还要在后续加上炉中回火来使回火更充分,这个过程也有自回火,但不充分。有的是为了节省一道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这种往往就要确认自回火是否充分了。确认的方式一般是看工件淬火后残余温度,也有看金相组织的。以减少一道炉中回火工序为目的的工艺要求淬火过程控制非常高,也就是要求淬火过程变差一定要小而且受控,国内有的厂家和有的先进设备是完全能达到这样要求的,但大多数生产现场是无法满足这样要求的。赵工所在的二汽应该有一些设备能达到这个要求,但也还有许多达不到这个要求。
3、自回火的应用受工艺装备系统先进和可控程度的影响,也受自身零件淬火实际条件的影响,也受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总之原则就一个,能保证利用余热达到工件回火充分的话,自回火是很有好处和前途的。目前感应淬火自回火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部分汽摩零部件的大批量现代化设备生产现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2 16: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1.自回火是利用淬火后的未端或内部余温将淬火端回火。打铁店师傅淬火后用细目挫刀轻磨去除氧化膜后由工件所呈现的回火色来判定温度。蓝→紫→黄颜色代表温度由300℃~240℃之间的变化。
2.17#赵兄所言自回火不等于不回火。13#说自回火可以有效防止淬裂。那就是说淬火后保有一些余温,在马氏体变态区(危险区域)缓慢冷却,减少变形与开裂。
3.自回火温度我们采用接触型表面温度计量测。
4.自回火温度较难掌握,一般还是使用炉回火较稳当。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luodan1661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12-23 01: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补充点实际经验:
1、回火后的颜色(相对于金属色的零件回火后)。150~170基本都还是从白到淡黄,180~200基本就是从淡黄到土黄,210~230由土黄逐渐向紫色转换,240~260由紫色向深蓝色、中性蓝色转换,270~300由中性蓝色向浅蓝色转换,310~330由浅蓝色向蓝白(金属色,但要亮一点点,有淡淡的天蓝色)转换,330~350由蓝白向蓝红转换,蓝白色底色上有淡淡的浅红,360~380由浅红向浅朱红转换。后续温度没意思了。
2、滴水滴观察温度的方法。手沾适量室温20~30℃的水,零件淬火冷却完取出后停留3~4秒种,然后向淬火部位滴水滴,水滴最好不要成线,要点滴。如果水滴一接触零件表面就浮腾跳转,距表面约1mm甚至更高,完全不能接触零件表面,在浮动的状态从零件跳落,伴随有一些水蒸汽和分散出来的小跳转水滴,可以听到剧烈的扑哧声和水滴剧烈跳转偶接到零件表面产生的扑哧声。这样的情况一般温度在300以上;如果水滴跳转不剧烈,没有水滴在气浮状态滑落,一般只是刚一接触有跳转,但后续能接触到零件表面被迅速汽化,能听到扑哧声和看到大量水蒸气。这样的情况一般在250~280的样子;如果水滴接触零件表面没有跳转,但会即可汽化,有大量水蒸气和沉闷的扑哧声,一般温度在220~250;如果汽化的速度不是很快,约一秒以后,但仍有沉闷的扑哧声和一定量的水蒸气,一般温度在150~180的样子;如果汽化速度不够超过一秒,有一定量的水蒸气,扑哧声音很沉长,一般温度在120~150;80~100的水滴接触到零件表面会先浸湿一块然后迅速汽化。
3、以上两种方法我已经运用很久,状态好的时候可以控制在10度以内。以上描述有些不一定很准确和便于理解,有些只能意会,通过大量实践得来的意会,判断也就在秒秒之间,光靠叙述的不好得到实际经验,故我把我自己的练习方法提供大家,望有兴趣的朋友能练就一身绝技。回火色可以用多个样去不同温度回后观察,最好是留样比对,也可以做一个样,用感应加热的方法在金属色的零件表面会残留热影响区,过度段就会有五颜六色的温度色,可以借于判断温度。水滴法可以通过对多个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样进行反复的水滴观察实验获得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7 20: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答赵工:
自回火的问题我应该已清楚表达。
1:自回火必须基于零件的实际工况运行试验数据的对比,才可作出决定。同样所有的新工艺的推广也应该是建立在不影响疲劳寿命的基础上进行。
2:大厂使用自回火工艺同样也是以试验数据做佐证。如‘怕瓦’所言,大厂在检测设备,工艺装备,疲劳寿命试验等硬件上具有优势,因此,自回火工艺过程上可控,产品的质量得以确保。
3:自回火并不是任何感应淬火件都是可以随便使用,回火质量受工件的结构设计及其他因素影响。而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如果在没完全充分了解自回火的特点的情况下贸然使用,容易犯错。
4:对于生产出口件的厂家,采用自回火更要慎重。因为有些国外公司的技术文件就不允许。他们采用维氏硬度法的硬度曲线来判定回火的有效性。
我文中“忽悠人的工艺”的措辞可能过重,没有它意,想告诉大家在使用该工艺时,多关注质量,仅此而已。
很乐意听到你的意见。

[ 本帖最后由 晶界氧化 于 2008-12-27 21:0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30 23: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跟快速回火比较相似,不好掌握,就是老师傅也有出差错的时候,还是用仪器和设备来保证吧,我们干工具和工装的一般对成本要求不严,只要跟上工期和质量,多点成本好说,裂了软了就麻烦了,有时对硬度要求不高的也用,没太在意。佩服一下怕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7 23: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了不少,刚买了一台中频,准备开始试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6-8 21: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lizhengjun


    测温笔。
美国的天宝和印度的VPL都不错。前者价格高,后者价格便宜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15 13: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工件表面颜色变化来判断,钳工的扁铲一般就是这种热处理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9 13: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用的是测温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7-8 23:08 , Processed in 0.05026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