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5 1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宏观:
抽样2只未断缺陷工件,均发现在其1/2螺纹长度处有拉长、变形、颈缩现象,其颈缩段小径处表面均呈现较多条撕裂痕,实测杆长:32MM、31.6MM;第3只缺陷件为断裂件,两匹配断口拼接后,实测杆长32.1MM,其断裂处也存在颈缩现象外,亦证明断裂是发生在颈缩变形之后,断口如图2所示,断口齐平并垂直于工件轴心线,目测断口,呈现三部分形貌:
1.图2下方浅灰色区;
2.图2上方深灰色区(两区均由圆弧形中间分界线分开);
3.图2左侧45°圆弧斜面区;
其具体表现如下:
A.浅灰色区:此区未见明显塑性变形,呈结晶状,上分布较多条平行台阶条纹,其起始于螺纹小径根部,向“深灰色区”发展,次层有弧形推进线,以圆弧形中间分界线截止;
B.深灰色区:此区以圆弧形中间分界线为始点呈深浅不一、条纹放射、发散形向外层辐射扩展,其整体形态类似于菊花;(除弧形中间分界线凸弧正前方直接扩展外,左右两侧均与凸弧圆周线近似于垂直扩展);
C.45°圆弧斜面区:此区形成面较小,出现在螺纹根部1/4圆周区边缘,与螺纹轴心线呈45°,处在深、浅灰色两区中间分界线、螺纹小径接壤处,略与分界线垂直,截止于螺纹断牙处;
二、金相、硬度:
1)表层组织:回火S,1级;
2)心部组织:回火S,1级;
3)硬度:37-38.5HRC;(表面:352.9/37.0 366.8/38.5 364.7/38.5 心部:360.7/38.0 351.5/37.0 352.0/37.0 )
三、结论:
综合断裂件断口信息及金相、硬度检验结果,属于拉应力+正应力的复合作用下发生的断裂失效;
四、分析:
从伸长件及断裂件的各方面表现信息及金相、硬度检验结果看,此件存在安装过载或是承重过载现象,其断裂机理剖析如下:
因工件承外载时过大载荷使其材料出现拉拔延长,类似于拉伸试验过程,当拉拔载荷经过一定峰值时,工件亦发生弹性—塑性—超设计力矩极限断裂过程,在塑性变形与超强度极限断裂的这个过程之间,工件最小有效截面表面处会出现颈缩、伸长及拉拔裂纹,而此时,拉拔过程停止,亦安装过程停止,裂纹及伸长现象保留在工件表面上;从断口上上看,工件后续承受过偶发性冲击正应力,而工件表面本已存在微裂纹及拉长,并且此时材料已进入设计力矩极限区,在拉应力的持续作用力下,工件再承受偶发性冲击正应力,即拉应力+正应力的双向复合应力下快速断裂;其断裂过程及方向如图所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