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标题: 铝合金的时效强化是如何进行和完成的 [打印本页]

作者: 热处理9701    时间: 2005-11-3 16:46
标题: 铝合金的时效强化是如何进行和完成的
    经淬火后的铝合金强度、硬度随时间延长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之为时效,也称铝合金的时效硬化。这是铝合金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由定义可知,铝合金时效强化的前提,首先是进行淬火,获得饱和单相组织。在快冷淬火获得的固溶体,不仅溶质原子是过饱和的,而且空位(晶体点缺陷)也是过饱和的,即处于双重过饱和状态。以Al -4%Cu合金为例,固溶处理后,过饱和α固溶体的化学成分就是合金的化学成分,即固溶体中钢含量为4%。由Al-Cu 相图可知,在室温平衡态下,α固溶体的含铜量仅为0.5%,故3.5%Cu过饱和固溶于α相中。当温度接近纯铝熔点时,空位浓度接近10-3数量级,而在常温下,空位浓度为10-11数量级,二者相差10-8级。经研究可知;铝合金固溶处理温度越高,处理后过饱和程度也越大,经时效后产生的时效强化效果也越大。因此固溶处理温度选择原则是:在保证合金不过烧的前提下,固溶处理温度尽可能提高。

    固溶处理后的铝铜合金,在室温或某一温度下放置时,发生时效过程。此过程实质上是第二相Al2Cu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沉淀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成型和长大进行的,是一种扩散型的固态相变。它依下列顺序进行:a过→G.P区→θ’’相→θ’相→θ相
    G.P区就是指富溶质原子区,对Al-Cu合金而言,就是富铜区。铝钢合金的G.P区是铜原子在(100)晶面上偏聚或从聚而成的,呈圆片状。它没有完整的晶体结构,与母相共格。200℃不再生成G.P 区。室温时效的G.P区很小,直径约50A,密度为1014-1015/mm3,G.P区之间的距离为20-40 ?。130℃时效15h后,G.P 区直径长大到90 ?,厚为4-6 ?。温度再高,G.P区数目开始减少。它可以在晶面处引起弹性应变。θ’’相是随时效温度升高或时效时间延长,G.P区直径急剧长大,且铜、铝原子逐渐形成规则排列,即正方有序结构。在θ’’过渡相附近造成的弹性共格应力场或点阵畸变区都大于G.P区产生的应力场,所以θ’’相产生的时效强化效果大于G.P区的强化作用。θ’相是指当继续增加时效时间或提高时效温度,θ’’相转变成为θ’相。θ’相属正方结构,θ’在(001)面上与基体铝共格,在z轴方向由于错配度过大,在(001)和(100)面上共格关系遭到部分破坏。θ相是平衡相,θ相的成分是Al2Cu,为正方有序结构。由于θ相完全脱离了母相,完全丧失了与基体的共格关系,引起应力场显著减弱。这也就意味着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显著下降。
影响时效强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时效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强化效果受以下因素影响:

(1) 时效温度。固定时效时间,对同一成分的合金而言,时效温度与时效强化效果(硬度)之间关系。在某一时效温度时,能获得最大硬化效果,这个温度称为最佳时效温度。不同成分的合金获得最大时效强化效果的时效温度是不同的。统计表明,最佳时效温度与合金熔点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T0 = (0.5 – 0.6)T

(2) 时效时间。硬度与强度峰值出现在θ’’相的末期和θ’过渡相的初期,θ’后期已过时效,开始软化。当大量出现θ相时,软化已非常严重。故在一定的时效温度内,为获得最大时效强化效果,应有一最佳时效时间,即在θ’’产生并向θ’转变时所需的时间。

(3) 淬火温度、淬火冷却速度和淬火转移时间。实践证明,淬火温度越高,淬火冷郄速度越快,淬火中间转移时间越短,所获得的固溶体过饱和程度越大,时效进行后强化效果越大。

(4) 时效工艺。时效可选单级或分级时效。单级时效指在室温或低于100℃温度下进行的时效过程。它工艺简单,但组织均匀性差,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条件屈服强度、断裂?性、应力腐蚀抗力性能很难得到良好的配合。分级时效是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两次时效或多次时效。在较低温度进行预时效,目的在于在合金中获得高密度的G.P区,由于G.P区通常是均匀成核的,当其达到一定尺吋后,就可以成为随后沉淀相的核心,从而提高了组织的均匀性。在稍高温度保持一定时间进行最终时效。由于温度稍高,合金进入过时效区的可能性增大,故所获得合金的强度比单级时效略低,但是这样分级时效处理后的合金,其断裂?性值高,并改善了合金的抗腐蚀性,提高了应力腐蚀抗力。

作者: 热处理9701    时间: 2005-11-5 17:04
鋁合金的析出硬化處理
陳克昌教授編撰

一.        實驗目的
1.        瞭解析出硬化的機制。
2.        學習鋁合金析出硬化處理之適當作業步驟。
3.        學習析出硬化效果之量測。

二.        實驗設備
中溫加熱爐、低溫加熱爐、淬火槽、硬度試驗計及金相觀察設備。

三.        實驗原理
  1.析出硬化簡介【1~8】:
二十世紀初德國人Alfred Wilm 把含有4%Cu及微量Mg和Mn之鋁合金,經高溫淬火後,室溫放置或於稍高溫下恆溫處理一段時間,發現此合金有時效硬化現象;即其硬度和強度會隨放置(或處理)時間之增長逐漸增加。1930年代Guinier和Preston利用X-Ray繞射法量測出微細析出物的存在,1950年代TEM發明而可直接觀察析出粒子,使析出硬化之理論快速進展而逐漸建立。目前已可使某些鋁、鈦、鎂和銅之合金、不銹鋼、超合金及麻時效鋼等結構材料,利用析出硬化處理大幅提高它們之強硬度。
析出硬化處理的最基本程序至少須包含三個步驟:溶體化處理(solution treatment)、快速淬火(quenching)及時效處理(aging treatment)。溶體化處理是將材料加熱至固溶線以上之單相區,持溫一適當時間使合金元素全部溶入基地而形成單相固溶體。快速淬火至低溫,則材料形成過飽和固溶體。時效處理是要把過飽和固溶體放置於室溫或在稍高溫恆溫加熱,使超過溶解度的合金元素或金屬間化合物逐漸析出,來產生強硬化的效應。因此,能析出硬化的材料必需具備兩項基本的特性:(1)主要合金元素的溶解度須隨溫度之升高而增加,亦即能在淬火後形成過飽和固溶體。(2)能在室溫或稍高溫析出微細又密集的非平衡相析出物。


  2.熱處理型鋁合金【3】
鋁合金因所含的合金元素及產生的組成結構對熱處理的反應不同,一般可粗分成兩種類型,熱處理型與不能熱處理型鋁合金;前者是指鋁合金之強硬度主要可藉熱處理(析出硬化)來增大,後者之強硬度只有利用固溶硬化或加工硬化來增大。屬於熱處理型之商用鋁合金有2000系之Al-Cu-(Mg),6000系之Al-Mg-Si及7000系之Al-Zn-Mg-(Cu);其他1000系之純鋁,3000系之Ai-Mn,4000系之Al-Si及5000系之Al-Mg等合金雖亦具有析出硬化所需的第一項特性,但因析出物為粗大之平衡相,而不適合用為析出硬化型鋁合金。
3.鋁合金析出硬化的機制【3~6】
茲以Al-Cu合金為例,圖1【3,6】顯示此合金平衡圖靠富鋁之部份。在548℃以下Cu在Al內之溶解度由5.7%降至0.5%,因此,如把Al-5%Cu之鋁合金在545℃固溶體處理一星期後,合金元素Cu或金屬間化合物CuAl2粒子就完全溶入固溶體之內而成單相固溶體。此時若緩慢冷卻,則降至525℃左右將開始析出AlCu2,隨溫度持續的緩慢下降至室溫,AlCu2會長成沒有析出硬化作用的粗大析出物,如圖2【6】所示。如果固溶體處理後快速淬火至室溫水中,則高溫之析出被抑制而形成過飽和固溶體,如圖3【6】所示,大部份之溶
作者: stove    时间: 2005-11-12 18:28
加张表格

作者: bscphilips    时间: 2006-11-23 02:29
好帖子  正好要用,先顶后看!!
作者: ltw369258    时间: 2006-11-24 04:04
     我们处理最多的是类似ZL104的Al-Si-Mg,此合金是Al-Si-Mg合金系中(过去叫铝明系)时效强化能力最好的一种铝合金,积累了一些经验。
作者: henryxin    时间: 2008-7-14 16:44
2楼说的真好!帮了我大忙
作者: zhouji    时间: 2008-7-15 20:49
好东西啊!呵呵 ! 我觉得斑竹是不是应该弄个稳当什么的1




欢迎光临 热处理论坛 (http://www.rcl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