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3847|回复: 28

[讨论] 感应热处理的自回火温度如何判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8 23: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厂没有直接测量回火温度的仪器,请教一下怎么凭经验来判断回火温度?

签到天数: 189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8-11-9 0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冷却时间,通过实验来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0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11-9 13: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低、中温回火,可以根据工件表面颜色来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9 13: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zhengjun 于 2008-11-8 23:00 发表
我们厂没有直接测量回火温度的仪器,请教一下怎么凭经验来判断回火温度?

对于自回火这一工艺,我以前针对这问题以前发表过建议,看来还有些朋友没有了解透彻。
我对于自回火工艺持反对的态度。除非你的客户零件主要是用于配件市场,没有太多的质量要求。原因如下:
1:自回火工艺可控性差。受环境条件(如工作场地温度,季节等)的限制,回火质量不稳定。
2:自回火只适宜于整体感应加热淬火。通过控制喷液的流量,时间来保证零件冷却后的高蓄热。以传导方式达到回火的目的。
3:采用自回火采取的措施不当,容易导致裂纹的发生。
国内感应淬火采用自回火工艺的情况;以前见过一大汽车厂采用过,文献资料介绍过,他们是基于经过疲劳寿命试验和车辆实际运行的结果作出的。国外对于自回火实际运用我好象没见到。他们主要是采用感应设备来回火。并且回火的频率较淬火设备低。目的是为了使深于零件的硬化层得到更好的充分回火。
个人觉得自回火,它同以前的锻后余热正火工艺一样是一个忽悠人的工艺,你可以说它是旁门左道或右道,但始终还是登不了大雅之堂。
如果楼主觉得可以采用,那就得细致做好试验,改变不同喷淬时间,检测零件完全冷却后的表面硬度,最后优化工艺下即可。

[ 本帖最后由 晶界氧化 于 2008-11-9 13:4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luodan1661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0 16: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問是在機台上直接回火嗎?如果是建議您用測溫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8-11-10 16: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经验的操作者通过吐口唾液就知道差不多了。呵呵
应该以实践为准,但是用测温仪不太可取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0 16: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你是高温回,还是低温回。然后看回火后的工件颜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0 16: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用回火炉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11-10 17: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必须自回火的话,那么可以通过吐口水、手毡水滴水,通过看水被蒸发的速度和状态来判定大概的温度,有经验的能控制在10以内。也可以在零件出水后用高硬度锉刀在淬火面迅速挫出一块金属色区域,一定时间后通过观察金属色的变化(回火色)来判定温度。当然,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用测温蜡笔等仪器进行测量。
测温的时间要掌握好,一般根据零件淬火面的大小在零件出液6~10秒钟后进行测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1 21: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赞同4楼朋友的意见。如果你一定要用自回火方法的话,就要做一些控制喷液时间的试验,可以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工件的出液温度.
必定这种方法的回火温度和时间保证不了,所以效果是无法与炉中回火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2 09: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回火工艺的要求太高了,我们干的时候都是还要加炉内回火。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3 00: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应热处理的自回火温度如何判断?

在淬火冷却停止的时候,迅速用锉刀在淬火位置修锉一小块新鲜表面,观察它由起先银白色最终变成何种颜色,就能得知自回火温度了。还有:滴上些柴油能冒烟完全挥发表明自回火温度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6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8-12-3 11: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易开裂的零件,自回火可以有效防止淬裂,自回火温度的控制可凭经验,但自回火后要进炉立即回火,以保证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5 10: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回火的温度确实不好控制  而且也没有一个标准来规定  因为一般用的比较少  如果一定要采用那我看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0: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晶界氧化 的帖子

我很赞同您的看法,但是我们这的条件不允许呀,就很难了。谢谢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9 13: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回火的优劣:
优势:节约时间,能源,对性能无明显影响(以进行过性能对比测试)
劣势:批量生产工艺较难控制如淬火液压力、喷液时间、喷水孔有无堵塞、淬火液浓度变化、
      淬火液的洁净程度,加热时的能量大小控制。
如要进行试验:硬度如果要求为55-60HRC则可以将停喷温度控制在250-300℃.
                           温度过低,性能变化较大;过高,0.4mm表面硬度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2 15: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晶界氧化 的帖子

汽车厂大量采用自回火工艺。绝对不是忽悠人的技术。
如果不考虑生产成本,是不能做汽车零件的,汽车零件本来就是高技术含量的活。大批量生产中,减少一道回火工序,就可以带来每年上百万的效益,这就是汽车厂式的生产。汽车零件的生产不是靠高利润率,而是大批量,大家都把成本控制的非常苛刻。
回答一楼的问题:如果没有设备检测,就通过金相法,不同的参数出来,要确定是否合适,必须通过金相确定其组织是否是回火马氏体。自回火不等于不回火。
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参数,确保喷水后表面最高温度(一定时间后达到的)在规定范围,环境变化,介质变化都会引起变化,不可一个工艺走到底。还是建议买一个便面测温仪,也就千把块钱,少裂几根零件或少几炉零件的回火电耗就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2 15: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dhzhou888 的帖子

自回火后再用炉中回火,那就不是自回火了,那应该叫“不冷透”,可以减小应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2 15: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ZX771 的帖子

非常有现场经验的。是两个判断温度的实用办法。
我们这里的老师傅们用手拍,短时间接触零件表面判断表面温度,也挺准确的,测温仪和手同时用,不断的矫正手拍判断的温度,时间久了就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2 15: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晶界氧化 的帖子

国内:自回火在国内汽车厂大量用,一汽、东风及许多配套厂。
国外:大量应用,我见过的。
比如说钢板销,谁家用炉中回火就会赔钱了。都是自回火的。
判断依据:金相法。

用感应回火也是常见到的,对于蓄热不够的零件,必须再次加热,可以炉中回火也可以感应回火,感应器间隙大些,频率低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7-14 08:40 , Processed in 0.0638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