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6912|回复: 9

[求助] 含碳量低的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怎样区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 21: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由含碳量片偏低引起的渗碳淬火工件的硬度偏低,不满足技术要求与由回火温度过高引起的的硬度低 。两者的表层的马氏体形态怎样区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 10: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低碳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
     低碳马氏体即条状马氏体  主要形成于含碳量较低的钢中,故常称为低碳马氏体,因其在200℃以上的高温度形成,又称为高温马氏体,又因其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故又称为位错马氏体。
     条状马氏体具有优良的强韧性能,既有较高的强度,又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其αk值和KIC值均比较高,冷脆性转变温度较低,在生产中是广为应用的理想淬火组织,是一种强韧化组织。由于条状马氏体形成温度较高,在淬火冷却过程中,或在条状马氏体形成之后,碳原子仍有一定扩散能力在位错线上偏聚,析出碳化物粒子,这就是条状马氏体的自回火现象,故条状马氏体往往被浸蚀成较深的颜色。
     回火马氏体   钢经淬火后在250℃以下进行低温回火时,所形成的组织叫回火马氏体,其织织中马氏体针状晶的特征依旧保存。析出的碳化物具有Fe2~2.5C成分,叫ε碳化物。在150~200℃回火时得到的回火马氏体硬度在800HV左右。回火马氏体经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比淬火马氏体要深,在光学显微镜下,形貌与下贝氏体(B下)相似,马氏体内析出的ε—碳化物,呈无规则分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 1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孤鸿踏雪


  4%腐蚀的时间这么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 13: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wenzi5421


    关于这个腐蚀时间问题,我在论坛是发了专门一个帖子的,现在很难找到。当时我遇到一种情况,就咨询了10余名资深人士,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深人士的回答和一般文献资料一致,甚至是教科书讲得度比较含糊,说腐蚀深度以看到的视场清晰为准。实际上有资料介绍3~10s为宜,之所以规定这么个范围,是因为腐蚀时间不仅与材料、热处理状态、相结构、组织结构不同有关,还与环境温度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 14: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1-1-12 14:42 编辑

回复 4# 孤鸿踏雪


   为什么我问这个问题是上面帖子提到了回火马氏体更意被腐蚀,我想这个应该是在同等时间情况下得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 14: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wenzi5421


    既然你是要区别低碳(板条)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当然应该在相同的腐蚀条件下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1: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低碳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
     低碳马氏体即条状马氏体  主要形成于含碳量较低的钢中,故常称为低碳马氏体 ...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1-1-12 10:28



    看了专家的答疑后,理出头绪了。以后碰到此种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谢谢!
我这一般都是齿轮的渗碳淬火,有时在检洛氏时会发现硬度偏低2度左右的情况,为了要弄清问题的根源所以做金相检验,看是否是由屈氏体的存在引起的或是残奥多引起的。在检验过程中发现表层组织(用的是现场金相显微镜)都还算正常,所以才会出现我提的上述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3 08: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JUNE__TT


    你说的情况应该是渗碳件表面碳浓度太低所致,这可能有多种原因造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9 20: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孤鸿踏雪


    请问版主,如果渗碳表面碳浓度低,从组织上有什么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20 10: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孤鸿踏雪


    请问版主,如果渗碳表面碳浓度低,从组织上有什么不同。
tangdaodong 发表于 2011-1-19 20:39



    你的问题有点笼统:从什么组织上看?是淬火、回火组织,还是平衡组织?
   再说了,你说的渗碳表面碳浓度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渗碳气氛的碳势低形成的,还是表面脱碳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8-4 23:17 , Processed in 0.0513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