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寒_亦

[讨论] 关于空心凸轮的感应淬火讨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3-6-4 23: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公司做设备的,凸轮轴到时做的还不错,在国内很好,目前到还没有听说做过凸轮片的设备,据说不难,明天到公司考证下。以前有客户问道做凸轮片设备,他们嫌价钱贵后来买别人的。像这种零件量很大又不大,做自动化的会比较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23:45: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_亦 于 2013-6-4 23:49 编辑
zcswan99 发表于 2013-6-4 23:33 我们公司做设备的,凸轮轴到时做的还不错,在国内很好,目前到还没有听说做过凸轮片的设备,据说不难,明天 ...
做凸轮片专用设备的全球都没几家,而且牵扯到专利保护。我看过艾玛的设备介绍,非常震撼,对设备的控制精度要求非常高。在国内的应达和EFD是做不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6-5 04: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施加应力可以使奥氏体转变M 另外一个就是冷处理了 是处理残奥的一个方式 ,至于冷速的影响,课本上是未提到,我感觉也是会增加Ar。读研中 纯理论知识 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08:0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弋戈 发表于 2013-6-5 04:45 施加应力可以使奥氏体转变M 另外一个就是冷处理了 是处理残奥的一个方式 ,至于冷速的影响,课本上是未提到 ...

施加应力减少残奥生产实践意义不大,至于冷处理,对于量产零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加大冷速可降低Ms点,另外一些元素特别碳元素和锰元素会增加奥氏体稳定性,快冷由于使得马氏体的急剧转变,空间的挤占会造成部分奥氏体无法转变。个人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6-5 17: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寒_亦 发表于 2013-6-5 01:07
施加应力减少残奥生产实践意义不大,至于冷处理,对于量产零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加大冷速可降低Ms点,另 ...

如果M快速转变时对周围的A有压应力 那的确是会使A稳定化 ,虽然书上未提到这点 但是看到你说的M对空间的占有我想到是不是会存在压应力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2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6-5 22: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关于残余奥氏体的说法比较乱,我找到的资料还有
1.采用淬火液,降低冷却速度
2.降低加热速度,延长保温时间
第2种方法楼主不适用,会造成凸轮片局部淬透的情况
这个帖子和之前的帖子内容相冲突,充分体现了本人的菜鸟水平,给楼主生麻烦了,还希望楼主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6-6 07: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3-6-7 13:38 编辑

   
    “高碳钢要求残奥为0”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马氏体转变是难以进行完全的,试验表明:即使冷却到Mf点以下,仍不易使奥氏体全部转变为马氏体,总会有一部分奥氏体未能转变,这部分未转变而仍残留在淬火组织中的奥氏体,通常称为残余奥氏体。所以,残余奥氏体是指钢经加热奥氏体化后的快冷(淬火)至室温后未能转化为其他组织的那部分奥氏体。

    何况是高碳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3-6-6 09: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弱的问一下,为什么不先淬火后钻大孔!这样开裂趋向会小很多!无论是仿形还是旋转都比现在这个形状要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2:37: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3-6-6 07:16     “高碳钢要求残奥为0”本身就是荒滩可笑的!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马氏体转变是难以进行完全 ...

非常感谢杨工的解答。按照马氏体转变理论,对于中高碳钢,残奥为零的确很难做到,坛友们都是如此认为。但该标准是美国佬制定的,是全球知名企业。难道是制定不合理?另外对于残奥的评定,有坛友说低于15%金相法测量是不准确的,这一点我有位老师也是如此认为,他是川大一老博导,说靠金相法对残奥定量是不准确的,即便用x射线衍射法在实验室测量,也只能精确到3%。但是客户提出的残奥测量是至少500倍金相法通过对比评定,加上我们的金相工程师通过金相法肉眼观测能精确到1%以下。对于这些矛盾或者说困惑怎么平衡,望杨工指教。

点评

不但不允许有残奥,还不允许有碳化物。  发表于 2013-6-6 22: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2:39: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kee 发表于 2013-6-6 09:30 弱弱的问一下,为什么不先淬火后钻大孔!这样开裂趋向会小很多!无论是仿形还是旋转都比现在这个形状要强吧 ...

要加工序,成本?开裂倾向倒还没发现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6-6 14: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寒_亦 发表于 2013-6-6 12:37
非常感谢杨工的解答。按照马氏体转变理论,对于中高碳钢,残奥为零的确很难做到,坛友们都是如此认为。但 ...

      既然您都请了川大的老博导助阵,我就不好再凑热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4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6-6 20:2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考虑冷处理减少残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4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3-6-7 13: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g1555 于 2013-6-7 13:14 编辑
寒_亦 发表于 2013-6-3 21:52
客户要求残奥为零,美国佬要求的。客户为全球知名大企业,该要求不应该无理。
另外关于残奥的评判,金相 ...


此技术要求不是无理要求,也不是文件工程师制订的,更不是老外不懂热处理而在睡梦中的技术要求。没有见到、听到不等于可以否定。
不可以否定、质疑自己无法证明的理论或无法实现的技术要求,否则荒谬的是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9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6-7 15: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轴承一般也控制残余奥氏体不超过8%,除非特精密的才要求冰冷处理以消除残奥,你可以试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2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6-7 16: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ydz 于 2013-6-7 16:28 编辑

加热速度要快,冷却要均匀快速
加热速度越快,形成的奥氏体晶粒度越高,冷却时形成的马氏体晶粒度也越高
而残余奥氏体是由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时要发生体积的膨胀,最后尚未转变的奥氏体受到周围马氏体的附加压力,失去长大的空间而保留下来的。
如果奥氏体的晶粒度高,而转变马氏体时奥氏体部分能够得到均匀快速的冷却,应当可以有效减小残余奥氏体的含量
建议楼主提高加热的功率,尽量减少加热时间,另外对冷却部分的结构进行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3-6-7 22: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chg1555 发表于 2013-6-7 13:06
此技术要求不是无理要求,也不是文件工程师制订的,更不是老外不懂热处理而在睡梦中的技术要求。没有见 ...

陈工,你说的很对,对于事情不可轻易的相信也不能轻易的否定,一定会有办法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4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3-6-7 23: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zcswan99 发表于 2013-6-7 22:59
陈工,你说的很对,对于事情不可轻易的相信也不能轻易的否定,一定会有办法做到的。

这事........非常清楚........你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3-6-7 23: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事不可乱下结论,既然有着需求定是有他的道理。我跟着学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6-8 11: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1用深冷处理装置试一试
2用回火转变(人工时效)降低残奥含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2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6-8 14: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chg1555 发表于 2013-6-7 23:04
这事........非常清楚........你懂........

陈工,我在35楼蒙的有没有道理?
这种要求,对淬火前的组织处理也很关键,淬火前组织就不能有残余奥氏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5-10 11:44 , Processed in 0.07041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