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chg1555

[讨论] 质量是制造出来,不是检验出来。---你的理解是?(说到点子上,加分鼓励)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6-19 13: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质量应该是策划出来的,先期策划不好的产品,在随后的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8 收起 理由
chg1555 + 8 这是很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我目前的工作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4-6-21 14: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凡说质量是怎么出来的?都有片面推卸之嫌。现在的质量管理,提倡的是全员参与,也就是说质量应该提高到组织的战略高度来论。
    就研发设计而言,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产品的可能质量风险及规避措施,比如FMEA的完成,现有设备、人员等条件下的Cpk的计算及提高等;
    就生产而言,质量就是生产出来的,需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因素(常说的5M1E),加以控制;   
    就品管而言,质量不但是检验(低端点的做法)和控制(高端点的做法)出来的,还是改进出来的,通过检验和控制确保过程的稳定,通过持续的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及其质量保证能力;
    就最高管理者而言,质量是管理出来的,应制定和分解质量目标,让组织能每个成员都有相应的质量责任,高度的质量意识,而不是责任落在质量部或者其他某个单一的部门。
    其他部门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质量不是某个部门或者某个人的事情,而是全员参与的。否则就是:责任是某部门一肩担尽千古愁,事故则是不尽长江滚滚来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0 贡献值 +50 收起 理由
chg1555 + 50 + 50 说得较全面,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6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6-29 06:53: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话是我们厂的生产标语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chg1555 + 5 感谢参与!口号不能改变产品质量特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4-6-30 14: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那是基于:生产过程控制得力,检验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不创造任何附加值。老板口头上很重视质量,但是在质量上的投入太少.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chg1555 + 5 感谢参与!后一句话,反映现实状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5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6-30 14: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机料法环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都对产品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产品的加工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可控,否则不会有好的产品质量。质量一定是制造出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chg1555 + 10 说到点上,深入展开会有收获。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4-6-30 16: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个角度考虑这句话,我把它理解为:好质量和差质量都是制造出来的,检验改变不了它本身的质量。但是,我们生产哪种质量产品却取决于我们生产这种质量产品的后果,如果我们有这种机制或体系,当我们生产出好质量的产品会得到奖励,而生产出差质量产品会得到惩罚,那么就会生产好质量的产品。反之亦然,人有千差万别,只靠人品、宣传等无法保证质量,好的机制或质量体系更重要。
    还有观念很重要,完美无缺的产品是不存在,因此需要持续改进!但前提是有给所有人持续改进的动力和环境。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0 贡献值 +50 收起 理由
chg1555 + 50 + 50 说得非常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22: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ccfx99 发表于 2014-6-30 16:28
换个角度考虑这句话,我把它理解为:好质量和差质量都是制造出来的,检验改变不了它本身的质量。但是, ...

1.检验改变不了它本身的质量。
2.好的机制或质量体系更重要。
3.需要持续改进
很好的三句话,反应了帖子题的含义。
第一句说得特别到位。

我们公司没有检验岗位。

有个重要理念分享,如何做到缺陷不出工位(一个工序可能有若干的工位)?就能做到真正意义的不制造、不传递、不接受。下个工位的客户,得到的是100%合格“产品”。
传统理念,我可以在每个工位100全检。
深入思考......

最高目标,每个工位不制造缺陷。这才是真正的零缺陷。不是交付给客户无缺陷之零缺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7-1 13: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企业创导的就是现代理念:质量是靠制造出来的,检验只是基础,重要的是管控。我个人认为要真正达到状态,产品的各道工序,管控各环节的人要质量意识要高,职业素质要高,人的因素蛮重要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chg1555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8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7-1 16: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检验只是结果,控制才是根本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chg1555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4-7-3 12: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chg1555 发表于 2014-6-30 22:15
1.检验改变不了它本身的质量。
2.好的机制或质量体系更重要。
3.需要持续改进
T

总结得很好,说到是否有检验,就目前的企业水平来说,检验还算是必须的吧,只不过是方式不一样(是否专职,或者有的在工序内就由作业员直接完成,或者再往前推一点,调机或者试验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要检验)。有的理论片面的认为检验是不增值的。对此,又牵引出质量成本理论这一说,用经济的方式比较直白的说明了质量的投入和损失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动态的平衡中应该找到的是投入和损失之和的最小值,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加上理论的统计计算,而不是跟着感觉走。不好意思,延伸到题外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30 收起 理由
chg1555 + 30 有深入内容,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4-7-3 15: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chg1555 发表于 2014-6-30 22:15
1.检验改变不了它本身的质量。
2.好的机制或质量体系更重要。
3.需要持续改进

100%合格几乎是不可能,但是可以不断提高质量合格率。
某合资厂的做法或许对你们有借鉴意义。
他们的做法是:下道工序(或紧密相关的工序,即应该能发现某道工序的质量问题)对上道工序附有检查的责任,如果最终检验出了问题,下道工序(或相关工序)同样附有责任,同样应受到惩罚。当然发现问题是有奖励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chg1555 + 10 有客户慨念,但控制还是原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6: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oldyang709 发表于 2014-7-3 12:22
T

总结得很好,说到是否有检验,就目前的企业水平来说,检验还算是必须的吧,只不过是方式不一样(是否专职 ...

按照体系8.2.3.1  制造过程之监督与测量,
组织须保持顾客生产件批准程序规定的制造过程能力或绩效。组织必须确保有效实施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包括符合如下规定:
  - 测量技术
  - 抽样计划
  - 接收准则,和
  - 当不满足接收准则时的反应计划
制造过程抽样检测,可以使人,也可以自动设备。
你谈到平衡点,很好。实际是在完成设备能力、过程能力下来制定这个抽样计划的,这不能称为检验。
一般而言,低成本、高风险的控制手段,即原始的方法是靠人去完成产品最终尺寸(功能)测量与判定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现代高质量必须由高精度测量、高质量制造设备100%自动完成,而不是最终由人(检验员)。这是很重要得到质量的检验与制造差别。
有个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进阶图,明显就是人的因素(检验)逐渐减少,到零缺陷阶段,达到极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6: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ccfx99 发表于 2014-7-3 15:23
100%合格几乎是不可能,但是可以不断提高质量合格率。
某合资厂的做法或许对你们有借鉴意义。
他们的做 ...


借鉴?
我们这套体系,中国绝无仅有,已经运行有10年。是传播?还是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03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7-4 16: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冯亚斌 于 2014-7-5 08:01 编辑

  现在的质量不仅是产品的质量,包括体系的质量、过程的质量、设计的质量、经营的质量、服务的质量,人的质量等,即广义的质量。很难说策划、设计、制造、检验谁更重要,如果非要说的话,我觉得是一个组织她的文化最重要,文化决定了质量,置于什么试验设计、可靠性设计、故障影响及危害性分析、5W1H、spc等等这些只是工具而已,真正决定质量的是人,是文化,以上什么质量、什么工具与文化发生冲突时,文化恒胜。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chg1555 + 1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13: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冯亚斌 发表于 2014-7-4 16:44
  现在的质量不仅是产品的质量,包括体系的质量、过程的质量、设计的质量、经营的质量、服务的质量,人的 ...

感谢参与,归纳一句话,什么都有质量,包括看帖题质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03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7-7 10: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未看题意,谢谢版主批评。
  质量: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肯定不是检验出来的,80%的质量缘于设计(贯穿设计各阶段的评审、验证,充分的数据确认),20%的来于制造(“下道工序是顾客”在全员思想及行动上的表现程度,过程能力,防呆手法的应用程度)。
  说的不对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7-7 15: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体系一定是要建立的,可是即使最先进的技术,最稳定的设备,最合理的设计,最好的原材料,在生产中还是会有缺陷,因为人为因素的不可控!生产中即使控制好前4个点,可是很难控制工人的品质观念,反过来如果工人品质意识达到要求高度,那么也可以对控制其他因素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想要控制好品质2点,1是现场一线人员的品质意识 2才是合理的品质体系。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30 贡献值 +30 收起 理由
chg1555 + 30 + 30 说得好,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4-7-7 15: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检验员与生产人员的比例应该有怎么样的比例,我以前的企业是6%,现在是10%,


  不同的是以前的检验员好轻松,现在的好累好累,因为现在没有自检,检验员并且是100%的检验


     对于外观质量到了苛刻的程度,由于绝大部分都是出口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chg1555 + 1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3: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冯亚斌 发表于 2014-7-7 10:32
未看题意,谢谢版主批评。
  质量: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肯定不是检验出来的,80%的质量缘于设计(贯 ...

冯工,没有批评之意,只是范围大了,我们交流偏离会远。
前面有好多会员都谈到产品质量设计出来的,这话对,包括你与好多会员谈到其他方面都会引起产品质量的变化。
实际上,这个帖题是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不是检验出来。众所周知,是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博士最早提出的,基于早期的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检验,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忽略过程控制,只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因为质量检验,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制造业还未脱离原始的质量管理方法。
这个理论的前提是设计已经保证,如何在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高质量产品。核心在于重点制造过程控制、过程事前质量预防、质量不断优化与改进。才有pfmea发挥真正作用,提高缺陷探测、降低缺陷发生频次,那么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其他要求还有许多,不是简言能覆盖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3: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再回头 发表于 2014-7-7 15:50
不知道检验员与生产人员的比例应该有怎么样的比例,我以前的企业是6%,现在是10%,

费工,人员配备需要根据制造节拍,工作量来平衡。100%检测,也要按照测量节拍来安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5-15 17:13 , Processed in 0.0621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