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伊娃

[讨论] 国产车、合资车,你选择哪一种?如何长效管控汽车零部件质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0: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徐世杰 发表于 2014-10-15 22:50
赞同楼主的,我是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我们这确实是这样,质量体系就是纸上谈兵,说的多高大上,生产实施起 ...

中国大部分的企业主们都把6S、TS16949当成了打扫卫生,满车间的贴图片,地上画格子 ,焉能成为品牌,这真是行里里面最悲哀的事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0: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gtn1314 发表于 2014-10-14 09:26
我买的是国产荣威,3年多没有一点小问题,还是挺满意的。我有同事买的是大众朗逸,倒是有些小问题,诸如刹车 ...

3年没问题,说明这辆车还是不错的,看来您老是买值了,运气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10-16 22: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真正用心按标准做的有几个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10-16 23: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chg1555 发表于 2014-10-13 23:43
长效管控质量,不是三言二语可以妙笔生辉。
企业的竞争力,不在于人多,也不在于人少拼24h不休息。在于有德 ...

支持版主! 在公司几次与澳大利亚人、德国人的交涉后,觉得他们对于工作的严谨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光这严谨的态度就令人肃然起敬。我们的很多人现在都喜欢走捷径,最后失败了或许连怎么失败的都弄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0-17 08: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伊娃 发表于 2014-10-16 20:06
3年没问题,说明这辆车还是不错的,看来您老是买值了,运气不错!

除了发动机耗油比较厉害,其余的都让人满意,因为零部件的供应商和上汽旗下的两个合资公司是一样的。
车原型是英国罗孚的,技术被上汽买了,在英国一家权威汽车杂志的评定中其发动机技术评定为倒数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4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10-17 09: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大众有一些材料标准还没我们公司严,用他们厂内部的人的话讲,很多材料压根就找不到标准,不知道是德国不肯给他们呢?还是怎么回事,反正感觉很奇怪,还有就是这种合资厂有很多关系户,关系户你们也懂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10-17 10: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大家把国产汽车零件做一下破坏性实验,估计大家都要去买进口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4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10-17 11: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很重视原材料质量的,人家原材料就比我们好的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4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10-17 19: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速腾都召回了,但苦逼的只是后轴加固,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10-17 22: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名牌就是做品牌开始
同样的物品,品牌不同,价值不同,所欢迎的程度也不同。
国人去海购,无非冲名品牌占绝大多数。
在低中端车,国产荣威,与合资车比确实不错,也在伯仲之间。但是销量却差得很多,这就是品牌效应。
国内汽车供应商,在零部件方面是两手准备(国产车零件,用落后设备。合资,则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质量好、稳定的设备),供合资、与供国产的就区别对待。而国外零部件供应商,此类情况相对没有那么明显差别。国内整车在技术上没有优势,走低价路线,占市场,压低零部件供应商,换得零部件质量低于合资车零部件的质量。国产整车与国内零部件供应商自己走进怪圈里。
患得患失。。。品牌建立不起来,口碑差,影响销路,导致占有率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10-17 23: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国产!长城汽车是首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10-17 23: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gtn1314 发表于 2014-10-17 08:36
除了发动机耗油比较厉害,其余的都让人满意,因为零部件的供应商和上汽旗下的两个合资公司是一样的。
车 ...


W5?
350 1.6L,油耗不会太高。
差距在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23: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伊娃 于 2014-10-17 23:32 编辑

05年后,在中国市场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品牌革命!
国人开始发现品牌,并依赖于品牌,吃品牌,用品牌,为了小小一部苹果手机吵到头破血流!被美国佬在后面偷着“笑”——中国的¥太好赚;
汽车行业,奇瑞、长城等国产车,真正意义上技术还没有做到成熟,人才还不够精湛的情况下,大大咧咧的打出了很多品牌;结果走到了2012年开始发现品牌之路走不下去逐渐回到了起初的主打打品牌,在疯狂的圈地运动,楼市革命后,车市迎来了2014低迷的一年,市场疲软,合资品牌也开始降价了,楼房也开始降价了,国产车将何去何从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10-18 07: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国货,坚决不买进口车,尤其小日本和美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10-18 07: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质量管理这一方面国内已经有大幅度提高了,我和上汽、北汽、奇瑞等许多厂家都有接触,汽车厂的产品准入及供应商审核还是相当严格的,汽车这类关系到民生安全的重大产品,我想没有一个汽车品牌会拿自己的牌子开玩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10-18 11: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chj0532 于 2014-10-18 11:06 编辑

国外的技术归技术,自动化程度高那是市场需求倒逼的,中国制造完全可以做的很好,只是在追求市场和利润的同时从企业管理和员工素质上没有做好,加上急功近利。我们太喜欢说差不多,最后变化点合在一块儿也就差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7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0-19 00: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什么车主要看自己的经济能力,钱多买好车,钱少买差一些的车。钱少要省油,钱多考虑安全性。适合自己就行,没有必要攀比。在美国,一辆德国BMW528i高配,带税带牌照和第一年保险6万刀,合36万RMB。如果在中国这样的价格,买的人会非常多,安全系数很高。话说回来,韩国车在美国的销路也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08: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dhzhou888 发表于 2014-10-19 00:20
买什么车主要看自己的经济能力,钱多买好车,钱少买差一些的车。钱少要省油,钱多考虑安全性。适合自己就行 ...

感谢周工的参与,周工说的很对,个人经济实力还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周工能否谈谈如何做好汽车零部件质量管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0-19 09: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chg1555 发表于 2014-10-17 23:03
W5?
350 1.6L,油耗不会太高。
差距在细节。

W5的发动机技术倒不是用的罗浮的。
750以下以前都是用的罗浮的,现在在逐步改进中,我们技术中心的哥们苦死了,他们的出货量和你们不好比,但是项目绝不比你们少,又因为是我们的领导单位,态度你懂的。
350 1.6升也要耗油9~10个油的,是不是有点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0-19 09: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伊娃 发表于 2014-10-17 23:25
05年后,在中国市场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品牌革命!
国人开始发现品牌,并依赖于品牌,吃品牌,用品牌,为了 ...

你们的子品牌也挺多的,我们有一个能源中心的哥们买了你们的车,好像是帝豪。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今年确实日子不好过。
中国车企太多,但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少,光靠和合资车打价格战,早晚得死。价格战在生存初期可行,但是挖到第一桶金之后应该迅速进行自我提升才好。当然说说容易,技术积累其实是一个长期的东西,BOSCH每年近300亿欧元的研发投入不是每个企业都肯这么干的,也不是这么干了就一定能活下去的。搞好车企也不仅仅是技术积累这么简单,管理、营销策略往往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5-30 21:20 , Processed in 0.0604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