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WXH6255

[讨论] 40Cr钢利用锻造余热调质的可行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4: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金相组织的级别是索氏体组织的级别,而不是晶粒度的级别,对吗,请回复,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0 19: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是索氏体组织级别,对于锻造产品国家标准(直径在32mm及以下的为5-8级),我们做的心部就可以达到5级,边部还要好,并且可以通过调节中频加热温度来实现。一般我们要求中频加热温度在1130度至1200度之间。温度太高或太低均不能达到要求。
对于锻造产品余热恒升淬火国际上有两派:苏派,美派。苏派------只要控制晶粒的大小级别即可,美派-----只要满足机械性能既可。

请楼主注意我在这里谈的一直是45号钢,如主题所说的40Cr材料,我们完全可以达到3-4级,并且直径50mm的可完全淬透,此工艺及设备在国内实数首列。我们已经向相关部门申请了新工艺新设备。

这里感谢所有参与此话题讨论的专家们,更感谢楼主发起的帖子。希望有机会与各位有更深入的探讨。

[ 本帖最后由 hsly 于 2008-7-10 20:01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0 21: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赞同40Cr可以利用煅后余热淬火。
40Cr锻造后淬火。那还要不要高回呀。
我认为要高回的话还不是最节省能源、降低成本的好途径。
可不可以考虑换一种材料。锻造后正火。使其达到40Cr调质态下的力学性能要求。
而且正火后的的组织(从心部到表面)应该比调质态的组织均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1 13: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的帖子

要高温回火的.温度在600度以上,具体要看工艺要求了,但是高温回火如果不经恒温淬火工艺也要回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2 23: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锻造加工热处理由于具有节约能源、缩短制程等特点,未来亦有其发展潜力。
锻造淬火之虑点:
1.锻件剪缘后之温度,不得低于AC3变态温度,一般以850℃为限,尤其锻件截面积小处需特别留意。
2.须留意锻造加热时之偏析与脱碳现象。
3.锻造淬火由于残余奥氏体量较多,故淬火后应立即回火,以免搁置变形。
4.锻造淬火,由于锻件连续投入,故淬火槽应控制温度(40~80℃)。
微合金钢之设计:
主要是利用V、Co、Nb、Ti及N等元素添加(其合金元素总量一般小于0.25%),使其于热作加工后无需经热处理直接空冷即可藉由元素之析出硬化达到强化的目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1 13: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大家学习。
淬火温度需要保证一段时间,如果能控制好这个温度的话,可以直接淬火。
如果温度下降到允许温度以下,还是需要回路加热才可以。
这个需要工艺保证,而不是靠操作工艺的手法,否则零件的质量无从保证,就别谈工艺可行性了。

签到天数: 112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7-23 23: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锻造余热淬火可行,但要注意温度与晶粒的控制,多做试验,找到最佳方法可为上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5 13: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倡导锻后余热热处理

40Cr利用锻造余热调质是完全可行的,控制得好性能要优于比常规调质,从我对40Cr形变调质的试验中认为要注意的方面很多,建议:1、控制适当的锻造比,锻造 比过小其性能与常规调质差不多;2、控制锻后到淬火间时间,如果时间过长,因再结晶而破坏锻造组织;3、锻后余热调质后回火要比常规调质后回火温度高20度左右。
另:锻造余热淬火后得到的是隐晶M,在回火后与常规调质后同硬度下,抗拉强度及冲击韧性均有很大提高。我在做冲击韧性时有一半未冲断。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8-5 16: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锻造余热淬火是可行的!

早在96年,我公司即采用此法进行热处理,利用余热进行淬火需注意的关键点如下:
1)锻造必须能够和热处理炉进行连线生产,即节拍一致;
2)锻后必须进行预冷处理,否则淬火后晶粒粗大;
3)第一工件的预冷时间应一致,即保证进炉温度的一致性,否则淬火质量一致性较差;
4)锻后工件为到温入炉,且须采用快速加热法;
注意以上几点,热后质量一定能够保证。

[ 本帖最后由 hexz0911 于 2008-8-5 17:04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14 11: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控制晶粒的均匀性

我对40Cr钢利用锻造余热调质做过一些试验,遇到的大问题是晶粒的均匀性,也就是温度和时间很难控制,这对操作工要求很高,如果操作工是记件算工资,就很难控制好质量。4Cr9Si2材料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淬火后的硬度也有很大的偏差。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24 20: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不行不要偷工减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26 10: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锻造余热调质可行的话,那是一项不错的工艺改进,如果是以降低质量为代价,那也不可取,关键还是要看看工艺验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29 01: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意见

锻造余热调制我认为有几个条件必须控制:
1.材料的表面质量;防止余热淬火开裂
2.坯料的加热:时间和温度;控制初始晶粒度
3.锻造比,或者说是变形率;晶粒的破碎情况
4.终锻温度及终锻至淬火的时间;
5.淬火介质的选择;尽量用淬火油,不用淬火液或者水
余热调质的主要问题是晶粒度和屈强比,晶粒度可以通过锻造比或预锻和终锻的调整,始锻温度等的配合来控制,在锻造温度中的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变形,其晶粒度有时可以很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6 17: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进行这类尝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9 10: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采用此工艺做连杆锻件的大批量锻造余热淬火,其中的感触是:
1、首先原材料的性能一定要稳定:我们对原材料进行了晶粒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淬透性、带状组织方面的规定。
2、锻件钢棒采用了中频感应加热技术和始锻温度的自动检测:自动剔除始锻超温坯料并报废,欠温坯料可以空冷冷透后重复加热2次。
3、采用了自动锻造设备,坯料在每个模腔内的变形量、温降基本保持一致,终锻温度偏差在±15℃以内。
4、利用输送链快速将工件以单件方式转移到油槽中,采用好富顿G油大容量控温油槽淬火,油槽有可调速度的淬火油导流装置。
5、不允许在油槽链板上堆积工件(会使淬火硬度不均匀)。
6、回火均匀性:采用网带炉回火,需要足够长,以避免多层堆积(一般不允许超过3层:针对汽车连杆,呵呵)

总之:良好的材料质量+每火锻造比设计要合理,避免锻造形变引起的锻件各部位太大的温升不均匀性+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的控制+淬火油槽冷却能力足够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不开裂以及淬火硬度均匀性。
采用锻后余热淬火后,对重要件一般需要100%荧光磁粉探伤。油淬一般开裂问题不大,淬水剂型合成淬火剂100%荧光磁粉探伤不可缺少。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2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12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11 13: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锻造余热淬火,不但可节约能源,还比二次加热淬火有更高的硬度和强韧性。就是我们目前设备设施达不到,实施起来有点困难。

签到天数: 147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9-30 16: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能满足零件的使用性能下,锻热淬火绝对可以,但要注意终锻温度和淬火介质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0-2 20: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过许多汽车配件生产厂家做过调质。吊耳、半轴、突元等,都是重新加热调质的,省去粗车工序不是已经降成本了吗?而且金相组织要求还挺高,硬度均匀性及软点等要求也高,带黑皮调质不太容易。我试过用普通箱式炉人工淬火,根本满足不了,有一半要返工。只能用网带炉、推杆炉等自动化程度高的炉子。
有些工序是不能省的。有些汽车生产厂家为了降成本,只一味压榨供应商和协作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0 23: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将锻件冷至Ar1以下再加热调质即节约能源也保证质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1 08: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锻造余热淬火是可行的,目前许多企业都在采用。但是该工艺方法有利有弊。
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在引进产品的过程中,也引进了一些新技术。一线汽车企业的新设计产品中原来使用调质处理的典型零件如发动机连杆、曲轴、转向节等都已采用非调质钢,并已大量投入生产装车,高强度螺栓也有开始应用。其节能降耗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可以预测的是,在汽车上使用调质的钢制零件会越来越少。所以论坛中的同仁应将目光更多地放到这些新技术的进展和推广应用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5-8 03:03 , Processed in 0.0576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