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横笛吹雨

[讨论] 调质的含义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7-22 18: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WJFU66 的帖子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我在19楼说过调质在高温回火后是否会保留马氏体位向,我认为与具体材料种类回火时间长短有关系,也与材料当时具有的晶粒度大小有关系。
看来观点所见略同。?

[ 本帖最后由 风来疏竹 于 2009-7-22 18:13 编辑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2: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风来疏竹 的帖子

对。之所以讨论这一问题,是因为很多教科书上都说高温回火时阿尔法相已完全再结晶,那自然应该不会保留马氏体位向,但实际情况尤其是从生产实际来看远非如此。由此看大部分教科书也只不过是相互传抄,人云亦云,几乎误人子弟。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2: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风来疏竹 的帖子

还有一个问题,在很多调质组织图片中出现贝氏体和屈氏体,这些形成温度较低的组织在高温回火时为什么不转变?或者是已经转变,但仍保持贝氏体或屈氏体的位向(那么此时的贝氏体和屈氏体只不过是形态上保留原组织位向而已,事实上已非贝氏体和屈氏体)?

[ 本帖最后由 WJFU66 于 2009-8-17 17:33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3 08: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可简单的认为:调质就是最终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08: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wycwyc 的帖子

我认为,在不能证明贝氏体、屈氏体经高温回火后到底会得到什么组织类型之前,可以说“调质就是获得保留马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但还不能说获得回火索氏体的工艺就是调质。例如,如果淬火组织为贝氏体或贝氏体+屈氏体,在高温回火时或发生怎样的变化?会获得索氏体组织吗?尤其是贝氏体会获得保留贝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吗?如果能,那么如何区分保留马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和保留贝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获得保留贝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是否是调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3 09: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WJFU66 的帖子

“调质就是获得保留马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组织”这个在教议上一直是这样的观点。还没有看到“调质是获得保留贝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这样的说法。
这二种组织怎样区分不太清楚,是否很难分辩?会蒙骗人?高温回火后,在硬度上应该差别不大,所以更加具有“欺骗”性!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1: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所以因为 的帖子

的确如此。根据以下资料:


起码是贝氏体和屈氏体在大于500度的高温回火时会发生碳化物的球化及贝氏体α-相的回复与再结晶。其最终产物也应该算作回火索氏体,但资料介绍到此为止,至于最终产物的组织形态如位向问题却无从得知。由此才有23楼的问题:“在很多调质组织图片中出现贝氏体和屈氏体,这些形成温度较低的组织在高温回火时为什么不转变?或者是已经转变,但仍保持马氏体位向(那么此时的贝氏体和屈氏体只不过是形态上保留原组织位向而已,事实上已非贝氏体和屈氏体)?”

[ 本帖最后由 WJFU66 于 2009-7-23 11:2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3 12: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搬运工 的帖子

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包括高速钢都有调质处理,但都是作为预处理,不是作为最终热处理的。

签到天数: 23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9-7-23 12: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语国家没有调质的词汇,调质一词是我国从苏联引进的。现在看来“调质”的词汇有点局限性。Non Quenched-Tempered Steel 我们要把它翻译成非调质钢,为什么不翻译成非淬火-回火钢呢?原因是我国已经有了“调质”的词汇。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8: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dhzhou888 的帖子

在《金属热处理19806期》的金属热处理名词术语汇编中的“调质”词条:

1、英文名称不过就是“淬火+回火”,是勉强借用过来的;在承认“调质”一词的日本人的概念中对调质的回火温度也很不统一,有说400度以上回火就是调质的,有说600度以上为调质的。
2、现实中,不懂热处理的可以随便拿个零件来“给我调调质”;而设计人员能懂热处理的也不多,其性能依据也未必经过严格计算,很多调质要求也只不过是大概要求,未必适合零件本身的性能要求。所以在“调质”的使用上也显得混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5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5 16: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所以因为 的帖子

在您的帖子(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43419&extra=&page=6)中有孤鸿踏雪先生的一段话:“工件在淬火后如能得到单一的马氏体或马氏体与下贝氏体的复相组织时,高温回火后便可得到均匀的索氏体组织,并保证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看来贝氏体经高温回火时能转变为索氏体的。只是不知道这贝氏体回火得到的索氏体是否能保留原贝氏体的位向

[ 本帖最后由 WJFU66 于 2009-8-21 11:18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6 09: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WJFU66 的帖子

如果经过高温回火,索氏体能保留原贝氏体的位向和索氏体能保留马氏体的位向相比,在性能上是否还是有差别呢?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10: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所以因为 的帖子

在性能上应该低于全马氏体的回火组织。在崔崑院士的《钢铁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中有一段资料:


从表中数据也可看出,"B+M"混合组织与M组织的回火产物的性能算是最接近的。实际生产中,不规范淬火操作可能伴生贝氏体,而零件尺寸较大时也可能产生贝氏体。而一般标准中也没有关于贝氏体的评定标准,是像杨工所说是调质淬火允许的伴生组织呢?还是所伴生的贝氏体在高温回火时转变了?书上说贝氏体高温回火时会发生转变,而一些调质组织图片中却又常出现贝氏体,如何看待这些矛盾现象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6 11: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JFU66 于 2009-7-23 18:59 发表
在《金属热处理1980第6期》的金属热处理名词术语汇编中的“调质”词条:
52356
1、英文名称不过就是“淬火+回火”,是勉强借用过来的;在承认“调质”一词的日本人的概念中对调质的回火温度也很不统一,有说400度以 ...
获得多少量的回火S.算调质?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12: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搬运工 的帖子

目前为止还没有标准答案,这涉及到“怎么算淬火合格”问题。首先是不是应该确定淬火获得多大比例的马氏体算淬火合格?
那高工是什么意见呢?
还有对贝氏体问题你怎么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6 14: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搬运工 的帖子

高工的提问是有道理的,但这确实涉及到淬火后获得多大比例马氏体的问题,二者是有关联的。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15: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所以因为 的帖子

那么,沈工对获得多大比例马氏体是什么看法呢?很想听一听你的意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6 17: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调质的说法不是很严格的,以得到回火索氏体来判断可能比较好。如果拘泥于淬火形式或尺寸,那钢材不一样,结果会有很大不同的。比如马氏体钢Cr12型,在130mm以下空冷就可以得到马氏体,但是10、20号钢尺寸稍大就是水冷也得不到马氏体,还有一类低碳低合金钢水冷后,低温回火就在回火马氏体状态下使用,力学性能和调质钢也不相上下,所以我觉得严格追究调质的定义,意义不大,关键要根据不同的钢材,根据不同的冷却速度判断能得到什么组织,然后根据用途确定回火温度。调质以后得到多少马氏体的问题这个是有规定的,如果要求淬透,那么在工件的心部要是马氏体或半马氏体。取决于钢材的淬透性和冷却剂的冷却能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鼓励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18: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wqf1981 的帖子

谢谢回复
1、之所以发起这一讨论,首先也是基于您所说的“调质的说法不是很严格”,您的分析也回答了主题帖中的几个“不管”;其次也是针对实际生产中存在的“假调质”问题,其三,也针对技术要求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所以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作为一个标准的定义,我觉得他应该对工艺制定起到指导作用。也许我们面对诸多不合理的东西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甚至是直接抛开他们按实际情况去做,但这一方面更反衬了标准的不合理和不实用以至于被架空,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我们自己去走一些弯路才能回归事物的本真即要付出一定代价。如果定义的意义明确,从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直接接受标准的指导,岂不是可以少走弯路?
3、在下面链接(http://www.rclbbs.com/redirect.p ... o=lastpost#lastpost)中,您的回帖对片层状屈氏体的回火转变的分析鞭辟入里,很想听一听您对27楼和33楼的问题的意见,还望不吝赐教:handshake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6 19: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27#和33#的问题只能谈下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在调质组织中看到马氏体贝氏体位向的索氏体确实是常见的,这一点很多教科书上都没有说明白。随便批评下,现在大部分教科书上的很多金相图片及其不清楚和不具有代表性,让初学者对很多金相组织是看的是云里雾里的。
回火后保持原来的位向与材料的回火抗力有关,比如马氏体钢回火后的回火索氏体和马氏体很像,马氏体位向保持的很好,贝氏体回火看的不多。合金元素多,铁素体内合金元素多,回复于再结晶的温度被推高了 ,所以越能保持原来的位向。
至于调质组织中出现的贝氏体形态,我也看到过,我的理解是,虽然是有贝氏体的形态但是其中的贝氏体铁素体已经发生了回复,只不过没有变成等轴状还保留了片状,此时的铁素体中固溶的碳已大大减少。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6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6 再次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3,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3-29 07:07 , Processed in 0.0575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