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4557|回复: 12

[讨论] 锻件余热淬火的好处及其前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25 10: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各位行业高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锻件余热淬火在企业的应用及其前景吧!
我是新手,希望从讨论中和大家一起提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0: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我国一些工厂, 随着产品批量的
增加, 对现有的锻件生产方式进行技术改造,
利用锻造后的余热进行热处理, 组成连续的
锻造—热处理及清理等综合生产线。这一
生产方式的推广和使用, 大大缩短了锻件的
生产周期, 降低了燃料等消耗, 提高了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 改善了锻工车间的劳动环
境。在大批量生产的工厂, 这是一条较为合
理的锻件生产方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0: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徽造成形后,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从高温状态下急速冷却, 随后高温回火。主要是利用塑性变形时对金属
的强化效果, 与相变强化叠加以达到强化金属目的。这种处理方法除可节省一道重新加热工序外, 更主要的是可以强化金属, 比单纯的变形强化或热处理强化效果都好, 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 特别对中碳钢(如45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25 14: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楼主继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25 20: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利用锻后余热进行淬后不合理,我公司有个协作单位做过此方面的实验,淬火硬度很不均匀,高温回火后本体取样冲击功很低(比正常调质要低100J左右)。估计是跟锻后晶粒度,组织情况有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26 09: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余热淬火好像还没有什么厂家用,虽然节约成本但是工艺部成熟,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很难控制温度冷速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5-26 09: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属于形变热处理的范围可考虑。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5-26 10: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工艺方法就目前生产情况来看不是成熟哦,成本虽然说是降低了,但是做出来的产品质量是否能把握到位吗,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是否合理,工艺是否能控制到位,对后序热处理工作是否能合理到位呢,如果说时机成熟了,可以推广的

签到天数: 8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5-26 16: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楼主提的这个提法还是和产品材料、尺寸有关的,有两种情况,一是锻后直接淬火,这就要求控制好终锻温度,否则影响淬火效果;另一个是锻后利用余热重新进炉加热均温淬火,我见过合肥一家汽车前轴(40Cr)的锻造后利用余热重新加热淬火线,质量控制的很好,成本降低不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31 18: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又有一个外协厂(45钢)用余热调质的,但出来的组织不好,晶粒度粗大,铁素体成大网状。客户都不认可。

签到天数: 10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6-28 23: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锻件生产,特别是批量就较大的,利用节约余热淬火,同楼上所说。个人认为主要是节约能源,节能降耗一直是锻造行业的主题。利用余热淬火在前轴、曲轴、连杆等锻件上利用。公司正在搞余热淬火工艺攻关,如有爱好者可共同研讨,欢迎热处理炉制造专业者参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19 22: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目前也在研究汽车连杆锻后余热淬火工艺,欢迎探讨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7-20 08: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企业在用了,比如河南英威、日照金马都在采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5-30 21:25 , Processed in 0.0501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