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lmx_1018

[求助] 正火细化晶粒?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7 23: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钢在加热后的冷却条件并不改变奥氏体晶粒大小”在你77楼所提到的教材中的246页。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7 23: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零件要求最终热处理前将零件的奥氏体晶粒度级别通过适当的热处理方法细化至5级以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8 06: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tanwei282 发表于 2011-7-17 19:46
正火  退火后的P的性能与珠光体团的大小无关!只于片层间距有关!同意原A晶界无测量价值!

   正火  退火后的P的性能与珠光体团的大小也是有关的,每个珠光体团之间位向不一样,珠光体团数越多、位向不一致的地方越多晶体不易产生滑移,机械性能指标会高。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1-7-18 11: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ZX771 发表于 2011-7-18 06:17
正火  退火后的P的性能与珠光体团的大小也是有关的,每个珠光体团之间位向不一样,珠光体团数越多、位 ...

有资料支持么?我这的资料支持我的观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8 12: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tanwei282 发表于 2011-7-18 11:38
有资料支持么?我这的资料支持我的观点!

支持你观点的资料发来看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8 13: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tanwei282 发表于 2011-7-18 11:38
有资料支持么?我这的资料支持我的观点!

把支持你的“资料”也发上来与下面资料比较比较:


这资料取自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1-7-18 14: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aron01 于 2011-7-18 14:26 编辑
为什么呢 发表于 2011-7-17 23:37
“钢在加热后的冷却条件并不改变奥氏体晶粒大小”在你77楼所提到的教材中的246页。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网上查了你提到的这个资料,帮你发上来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8 16: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ZX771先生:
你好。
“细化晶粒”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问题,我与你在这个“概念问题”上存在有根本的分歧。
一。你将钢经奥氏体化后,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一个“奥氏体晶粒”被若干个转变产物的“晶粒”所取代视为“细化晶粒”,认为“细化晶粒”与正火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愈大,由于形核点的增多,每个“原奥氏体晶粒”内的“珠光体团”数目增加,“珠光体片间距”减小,“奥氏体晶粒”就被“细化”得愈多。
如果按照你的这个观点,由一个“原奥氏体晶粒”所获得的正火组织中的所谓“珠光体晶粒 ”{或是“铁素体晶粒,渗碳体晶粒”}的数量与由 一个“原奥氏体晶粒”所获得的淬火组织中的“M晶粒”的数量作比较,数值的大小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你如何解释你所认为的“ 细化晶粒,正火最好,退火次之,淬火则不能”呢???
这说明对于“细化晶粒”,你的概念是模糊的。
二。“渗碳直接淬火”不能细化钢的晶粒,“渗碳预冷直接淬火”可以减少工件淬火变形,渗碳层中残余奥氏体量也可稍有降低,表面硬度略有提高,但“奥氏体晶粒”没有变化。
而渗碳件采用一次或二次淬火法均可细化晶粒。
  这是众所周知 的 。其中的道理你并不清楚。
你的概念同样是模糊的。

三。我手头没有书,且也不知道怎么上传资料。但我多次说过:“钢在加热后的冷却条件并不改变奥氏体晶粒大小”这段文字在很多版本的热处理基础理论书籍中都可以找得到。 你“。。老感觉牛头不对马嘴。。”,这 是你个人的理解能力问题。
四。淬火,正火,退火均可细化晶粒,加热过程中的相变重结晶结束,细化晶粒即告结束。
如果你足够的用心,你会找到“钢在加热后的冷却条件并不改变奥氏体晶粒大小”这段文字的。如果你仍然 “。。老感觉牛头不对马嘴。。”,那就是书的编者有问题,因为你总是正确的。
见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8 18: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65楼的回复存在多处的概念性错误
一。“这时的马氏体晶界可以反映出前一番奥氏体加热曾经形成过的奥氏体晶界(也就是原奥氏体晶界)”是概念错误

1。看不到马氏体晶界的
2。马氏体晶粒尺寸与奥氏体晶粒尺寸相差若干个数量级
二。“。。检测奥氏体晶粒度实质就是做加热试验。。”也是概念错误。
1。实际生产中通常是检测奥氏体实际晶粒度,也有做奥氏体本质晶粒度检测的,要看具体的检测项目是什么。
2。检测项目不一样,检测方法就可能不同
三。“如果44楼图片还不是最终热处理状态,那么此时测量的奥氏体晶粒度还能不算数。必须依例用奥氏体加热方法做一遍,重新测量的结果才是有效用的奥氏体晶粒度。”还是概念错误。
  1。如果 44楼图片中的奥氏体实际晶粒度为1级,说明晶粒粗大,“不算数”吗?
2。你怎么个“必须依例用奥氏体加热方法做一遍”法?做一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四。“46楼图片属常温下的平衡组织,此时不存在奥氏体晶粒也无奥氏体晶粒可测(这点你已经认同了,或许还可以翻悔),还是依例而行:加热、淬火、腐蚀就完事了。”
1。你如何看待“结构钢正火后的金相组织一般为均匀分布的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晶粒度5--8级,大型铸锻件4--8级”这个事情。
2。你“依例而行:加热、淬火、腐蚀就完事了。”究竟是何意思?你想要做什么???
五。你用论坛里有位朋友说的:“晶粒度就是最后一次热处理的奥氏体晶粒度”来证明你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性属于逻辑错误。

感谢89楼专家帮忙上传资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8 18: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为什么呢 于 2011-7-18 19:06 编辑

65楼可以看看89 楼提供的资料,最好是完整地看一遍这本书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1-7-18 19: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呢 发表于 2011-7-18 18:53
65楼可以看看89 楼提供的资料,最好是完整地看一遍这本书

看来我还是把整本书传上来,免得断章取义比较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8 20: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ZX771高工:
你 好
一。渗碳直接淬火不能细化钢的晶粒。
渗碳预冷直接淬火奥氏体晶粒没有变化。
渗碳后重新加热淬火则可以细化钢的晶粒。
这些理论上的说法是完全不同于你对“细化晶粒”的理解的。
二。我再虚拟一个生产过程中的责任事故案例来说明“细化晶粒”问题。
一零件正火工艺为850度保温1小时空冷,某操作工操作失误将仪表温度调至到了900度并保温了1。5小时,与此完全相同的责任事故十年前正好发生过一次,当时的结论是晶粒粗大,产品不合格 。
对于这次的事故,你会认为可以通过出炉风冷或喷雾冷却 使这炉产品不出现 晶粒粗大这样的情况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就是概念
希望ZX771高工不要回避我上面所说的两个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8 21: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搬运工 于 2011-7-18 21:15 编辑

ZX771高工:
你 好
  直径20mm的45钢零件正火需要空冷,如果喷雾冷却则组织不符和要求。
直径200mm的45钢零件正火可能就需要喷雾冷却了,如果空冷则硬度达不到要求。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是喷雾冷却,一个是空冷,就说直径200mm的45钢零件实际获得的冷却速度大于直径20mm的45钢零件实际获得的冷却速度。
如果这两个零件的表面硬度要求一样,也就是要求正火后的表面组织一样,问题的实质是这两个零件需要获得大致相近的实际 冷却速度。
因为质量效应,我们对相同材料的这两个零件采取了不同的冷却方式。
零件正火时,我们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来达到控制正火后的组织这一目的。而正火后的晶粒大小是通过对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的控制来实现的。
这些{写}同样是概念问题。
你的一些问题,根本在于概念不清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8 21: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ZX771高工:
你 好
我在论坛中看过你的一些高质量的回帖。
但在“细化晶粒”这个问题上,你确实存在很多概念性的错误认识。
对于正火加热过程中已经过热的组织{这里的过热组织,指也仅只指奥氏体晶粒粗大},你是没有办法通过改变冷却来改变或改善的。这也就是“钢在加热后的冷却条件并不改变奥氏体晶粒大小”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之一。  从“钢在加热后的冷却条件并不改变奥氏体晶粒大小”也可以读出如果要通过正火细化奥氏体晶粒,办法只能是通过奥氏体化过程的重结晶这样一层意思。
正火细化奥氏体晶粒,以停止加热为界限。
结论:
正火细化晶粒与冷却速度无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8 22: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aaron01 发表于 2011-7-18 19:15
看来我还是把整本书传上来,免得断章取义比较好。

这本书我有,是1988年版。根据前面提供的线索找到确有这么一句话,在解说奥氏体实际晶粒度时带上这句话我感到不理解,与作者同书其它地方的表述存在矛盾。作者在1998年与人合编了一本书《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书里,同样在解说奥氏体实际晶粒度时,没有读到那句惹争议的话:
书封面:
这是相关内容表述:

作者在第2版(2007年)对该处文字做了调整,原来出现在第1版的那句惹争议的话已经不见了。
现奉上第二版原书,免得怀疑我在说谎:
[attach]8486同9[/attach]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8 22: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呢 发表于 2011-7-18 18:51
65楼的回复存在多处的概念性错误
一。“这时的马氏体晶界可以反映出前一番奥氏体加热曾经形成过的奥氏体晶 ...

      我想能够弄懂者早已弄懂了。你弄不懂也就没法子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8 22: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搬运工 发表于 2011-7-18 21:50
ZX771高工:
你 好
我在论坛中看过你的一些高质量的回帖。

    论坛里多次有人提过:为什么正火温度比淬火温度高,而不会过热?的确,同一材料正火采用的加热温度一般不会低于淬火加热温度,更多时候是正火温度高于淬火温度,用高于淬火温度做正火很少谈及“过热”问题。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打算怎么去很负责地向人家解答这个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9 00: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zqrlp 发表于 2011-6-20 00:14
大家不要把晶粒搞混淆了!!!
晶粒分三种:
1.钢的本质晶粒,既钢加热到AC3时的晶粒,可通过炉内渗碳加快 ...

退火是不完全正火,退火温度低于AC3?
给你举个反例:
扩散退火属于退火不?扩散退火温度为AC3+150~250°,这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经过扩散退火后组织粗大,必须经过正火来细化晶粒。其他我不多说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9 01: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凑个热闹:大家注意画红线部分,看看晶粒和晶粒度是怎么说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1-7-19 10: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aron01 于 2011-7-19 11:18 编辑
草原的风 发表于 2011-7-19 01:41
凑个热闹:大家注意画红线部分,看看晶粒和晶粒度是怎么说的。


王老师给我们拎了下重点啊。在这个标准里,晶粒特指的是过去的晶界围起来的区域!
我们知道,我国的GBT 6394 是根据ASTM E112 修订的,为了要证实没有翻译问题,我去查了下ASTM E112 标准的英文版,特截屏如下:


大家看,在谈到晶粒的时候,两处说到晶界时都特别指出是:original (primary)boundar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4-20 10:00 , Processed in 0.0418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