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wen85 发表于 2010-11-29 22:23:07

回复 65# jinsedeyu


    你使用的工艺是这样的吗?结果怎么样?

刘武乐 发表于 2010-11-29 23:14:15

黑色组织主要是托氏体   屈氏体    和氧化物从一本书上看来的,学习中

鑫润 发表于 2011-3-24 19:00:42

回复 19# zHANG_999567


    您说得很有道理,虽然我更倾向于支持内氧化学说,因为我接触的基本都是网状的黑色组织,内氧化更容易说得通。并且,在我的产品中经过空冷后二次淬火的产品有相对更多的黑色组织。
对您的查一下碳量的建议我觉得可以试一下,我的方案是做一个高光洁度的平面试块多次反复渗碳空冷后真空清洗再表面光谱,欢迎论讨试验可行性。

heatingsun 发表于 2011-3-25 11:20:27

渗碳过程中的浓度差不一样

duyongjunhaha 发表于 2011-11-1 16:12:23

非马氏体组织的出现应该和金属的淬透性降低有关,就是淬透性促进元素的氧化造成的,真空渗碳热处理就可以大幅度降低非马氏体出现。

辽宁兴城 发表于 2011-11-19 13:41:50

横笛吹雨 发表于 2009-4-2 17: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据介绍,渗碳件表层的非马组织,有黑网、黑带、黑洞等三黑组织。
请问这三黑有区别吗?
是石墨团还是屈氏 ...

我今年8月份才发现热处理论坛,这里的气氛很好,我也想发表自己的拙见,石墨团含碳量100%,屈氏体含碳量小于0.8%,如果在真空炉中把样品快速加热到1150度,保温约30~60分钟,石墨应该进入基体,使基体与石墨接触区碳含量在2.11%以上,因此形成熔洞,肉眼可见。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帮您完成试验。

辽宁兴城 发表于 2011-11-19 13:48:10

老热工 发表于 2009-4-2 2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早期氧化。

前辈,如果是早期氧化,在淬火以前应该早被还原的呀?我在检验过程没发现过这样组织。是不是有其它原因?

两湖两广两河山 发表于 2011-11-22 16:09:11

    这个议题已是多次出现,内氧化”与“非马氏体”应区别清楚,否则讨论就难以有结果。
1、GB/T3480.5-2008/ISO6336.5:2003直齿轮和斜齿轮承载能力计算 第5部分:材料的强度与质量 标准的表5之第10.6款:“对非磨削面晶界内氧化(IGO)要求”,不再笼统地提“非马组织”这一概念。过去在GB/T8539-2000标准的表6之第11.5款:“表面非马氏体(IGO)”是这样含混的放在一起的。GB/T3480.5-2008/ISO6336.5:2003标准的前言中,已明确:“为了和ISO6336相对应,将标准号GB/T8539改为GB/T3480.5”。
2、AGMA923-B05钢质齿轮的冶金规范,将“晶粒间氧化物(IGO)”与非马氏体转化物”分列为表2之第16.1和16.2款,作了明确的区分。

uu263 发表于 2012-3-14 16:52:25

真空渗碳基本上没有内氧化,就是因为真空态下控制了氧含量。

温庆远 发表于 2012-3-14 20:28:48

非马氏体组织是在渗碳过程中,氧渗入表面氧化了钢中的Cr,Mn等元素,在晶界形成了氧化物,使得晶界合金元素减少,淬透性降低,淬火后出现黑色组织(屈氏体)。C曲线在Cr,Mn的作用下右移,氧化后就不是合金状态。冷却C曲线鼻部变窄,不容易出现马氏体。控制炉内氧化性气氛含量,防止设备漏气,提高淬火温度可以防止和减少非马氏体组织的发生。

youngn 发表于 2012-5-15 22:11:54

太好了,好好学习。慢慢研究~~~~

uu263 发表于 2012-5-16 10:53:16

温庆远 发表于 2012-3-14 20: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马氏体组织是在渗碳过程中,氧渗入表面氧化了钢中的Cr,Mn等元素,在晶界形成了氧化物,使得晶界合金元素减 ...

请教专家,假如是因为有氧势,那么碳会和氧反应吗?即脱碳。

uu263 发表于 2012-5-16 10:57:11

老热工专家提及“保护加热淬火中(不进行渗碳或渗氮、碳氮共渗)发现过非马氏体组织吗?” 此处应该明确非马氏体组织是什么组织。

因为在保护加热淬火中(不进行渗碳或渗氮、碳氮共渗)发现过内氧化(抛光状态检验),也发现过1000倍下才明显可辨的脱碳。此处是否都皆因一定的氧势 才发生氧化脱碳。

mzlord 发表于 2012-5-21 17:07:52

NEWAGE 发表于 2009-5-7 2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热工先生的"黑色组织石墨说",其观点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渗碳过程石墨的形成机理值得商榷:
   原话:
“当 ...

非常认同NEWAGE对于石墨形成的观点。若有石墨形成能与碳化物形成能的计算结果,并比较,定有说服力。

zswaaaa 发表于 2012-8-4 12:39:56

同意是早期氧化造成的,不是回火原因。应该从炉内气氛入手。

子玄 发表于 2012-8-4 20:00:35

请大家多发些相片来说明下好不,你们用的是渗碳工艺,我单位也一直从事渗碳,但好象没听说,可能是因为有磨量的原因

yuhuai1204 发表于 2012-8-23 14:22:50

非马氏体主要是由于冷速不够没有避开C曲线鼻尖,在表面形成贝氏体,铁素体等非马氏体组织

6017660 发表于 2012-10-12 23:03:32

表面非马组织的形成是由于氧元素的渗入造成的。氧沿晶界向内扩散,导致境界附近碳和合金元素消耗,在基体中的合金元素也会向晶界扩散,在晶界形成黑色的合金元素氧化物,而基体由于贫金属和贫碳,淬硬性变差,淬火后硬度将低。

shijiansong 发表于 2013-1-15 21:11:40

1019170 发表于 2009-5-28 21: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补充一句:国际人士称之为晶间氧化

是的,我们有个国外客户中的有个标准就是晶间氧化,IGO

gaoxiwen 发表于 2013-1-16 09:29:02

非马可以从设备及工艺上考虑
而内氧化可以从设备,材料上考虑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渗碳表面非马氏体组织的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