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 发表于 2009-6-2 20:29:13

小菜鸟 发表于 2009-6-2 20:37:08

原帖由 MYG 于 2009-6-2 20:29 发表 http://www.rclbbs.com/images/common/back.gif
49293

我看裂源在你所标疲劳断裂区位置的对门。
疲劳区是圆弧状往前推进的。决不会像根香蕉一样。呵呵

wujunfeng610 发表于 2009-6-2 21:55:23

关于源头和扩展方向

个人意见和看法,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wujunfeng610 于 2009-6-2 21:56 编辑 ]

wujunfeng610 发表于 2009-6-2 21:59:04

帖子很热闹,真理是辩明的,争辩过程中大家都能获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菜鸟 发表于 2009-6-2 22:15:45

原帖由 cibere 于 2009-6-2 13:35 发表 http://www.rclbbs.com/images/common/back.gif

并取500w次疲劳试验成功的弹条进行对比检验,结果也发现带状,但铁素体含量 ...      


可能原因就因为铁素体含量上。铁素体没有高的弹性极限,会发生范性形变。造成位错增值、塞积。进而萌发裂纹。
还有表面质量对寿命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光洁度,脱碳等等。

shaogang78 发表于 2009-6-3 05:49:10

不错,同意22楼,在瞬断区的对面找裂纹源,是正解。

shaogang78 发表于 2009-6-3 05:55:43

很精彩,刚才没看完就顶了你一下,没想到你下面还有更好的解释。是的,就是铁素体的原因,但可惜你没有从元素成分组成上为大家分析一下Si的影响,能不能再深入一点。

wind1.chen 发表于 2009-6-3 07:25:12

回复 18# cibere 的帖子

为什么有三处那3处是断裂源,“断口是先很快裂开,然后再慢慢断开”,断裂源属于疲劳断裂,它们不就是先慢慢产生的吗!

bbb53 发表于 2009-6-3 09:50:38

21#好像是正确的
个人观点

米兰妖刀 发表于 2009-6-3 10:02:55

原帖由 wujunfeng610 于 2009-6-2 21:55 发表 http://www.rclbbs.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个人意见和看法,供参考

这个分析我同意

MYG 发表于 2009-6-3 21:07:25

与23#讨论:淬火+中温回火,直径13mm,I型弹条,疲劳试验262W次断裂,你所示的瞬断区是否小了些?

这个帖子比较热闹,众说纷纭,左中右都有,我是右派。
我认为争议的产生和断口图片不太清晰及图片太少有关,换几个角度多拍几张,争议可能会少些。
如果能沿图中红线做纵向高倍,看看那里有塑性变形层,就能认定断裂源了。

wujunfeng610 发表于 2009-6-3 21:36:18

断口宏观通常如此:
1.断口上放射线收敛方向指向裂源;
2 裂源应该位于平坦区;
3 断口面突变区(非平坦区)是失稳扩展区:裂纹快速扩展完全破裂区。

cibere 发表于 2009-6-4 08:39:02

:handshake 感谢大家的讨论,受益良多。由于条件有限,化学成分分析还做不了。照片只拍了几张,相机也是借的,:L


再补几张,请大家看看

MYG 发表于 2009-6-5 20:59:26

根据楼主33#三张照片,我认为裂源在下图的右下侧4点钟位置,瞬断,三处花瓣形为剪切唇。
http://www.rclbbs.com/attachments/month_0906/20090604_cb9398d2c67a1cda5433oxABTjU0TSL8.jpg.thumb.jpg

wujunfeng610 发表于 2009-6-6 13:36:07

回复 12# renbenfg 的帖子

宏观断口上滑移疲劳晶粒在什么位置?河流花样呢,怎么看见的?

[ 本帖最后由 wujunfeng610 于 2009-6-6 13:42 编辑 ]

小菜鸟 发表于 2009-6-6 16:48:30

一个帖子就闹得板砖横飞啊?

tangdaodong 发表于 2009-7-6 21:51:29

比较同意21#的看法

ZMQ 发表于 2009-7-31 22:30:17

淬火怎么可能产生带状呢

junjun0210043 发表于 2011-5-2 17:22:36

多源疲劳,可能是表面脱碳,带状偏析可能为硫化物夹杂造成的

liusong990784 发表于 2011-5-2 23:18:05

同意wujunfeng610的裂纹源的看法,但是不是疲劳好最好在电镜下观察一下,宏观断口不太明显,即使是也是低周的扩展区不明显,更像过载断口宏观形貌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这是哪种类型的断口?